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驻馆艺术家 > 驻馆艺术家
词与游戏词语游戏──评杨小滨《穿越阳光地带》

[2006-6-17 11:45:30]


词与游戏词语游戏──评杨小滨《穿越阳光地带》
胡续冬
  一向疏于写作诗歌评论的我这次算是自找难题:即使是我对诗歌那些为数极少的叽叽歪歪也都是针对我所熟悉的作品和现象,而除了偶尔从杂志和选集里"强行进入我的视野"的几首诗,我对杨小滨的理解加"前理解"合起来不会超过这本散发着台湾印刷界温柔小巧气息的《穿越阳光地带》。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对文本之外的写作者的全然陌生除了完全应和"作者之死"(福柯)的解读情境之外,更可以避免有使用布尔迪厄在研究文学场时描述过的一种场域策略的嫌疑:在文学场域内部的资本积累过程中,通过为已拥有大量"象征资本"的人撰写书评来使其资本"转帐"到自己的名下。因此,这种"难题"有助于纯净我们的书评伦理,使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完成一次纯粹的个人阅读。

  从诗集上的诗人简历我们得知杨小滨是旅居北美的大陆学人,并且在极具意识形态敏感性的《倾向》杂志上出没,对此,习惯于在这种准流亡语境的写作中嗅出民族寓言的解读者可能会期待他的诗歌中出现东方主义和后革命的语码。但将会令他们失望的是,对这套把戏早就玩腻了的杨小滨已把这种"解读"的结果直接像鱼钩一样悬在诗中拿他们贪吃的后现代嘴巴开涮:

  我们在寓言中,等待读寓言的人

  读者不来,我们内心的狐狸狡猾不起来

  我们是革命者,等待写历史的人

  时机未到,我们的旗帜依旧阳痿

   ──《手段》之《我们是》

  而一旦省却了这些念头,杨小滨诗艺之中最尖锐的部份就会触疼我们多疑的神经,迫使我们通读全书以释放不断淤积的新奇与困惑──那些词与词之间诡辩的、偶然性的逻辑究竟使诗歌想象的合法性具有了多大程度的保障?一种高度挥霍词义的智性写作究竟造成了多大的诗意吞吐量?也就是说,这本诗集将首先引导我们思考现代汉语的词语耗材与当代书写情境下的技术化、繁复化倾向的关系。

  《穿越阳光地带》在篇目编排上显示出关于写作阶段的完整的地质学构造:中间的疏松部份是早年的诗作,而以此为轴线对称展开的是质地越发坚硬的逐渐接近现在的诗作──一个近乎完满的诗学向斜褶皱。从整体角度考察这本诗集的地质成份将会发现其中主要储藏的矿物乃是一些总是处于伸展、压缩、被拆解和被疏离状态下的词语,尤其是名词。可以说,杨小滨是我所阅读过的诗人中对词语中所蕴涵着的诗意游戏的可能性最为敏感的诗人。有些诗人,譬如布罗茨基,倾向于从名词在构造经验和虚构世界时所起的具体化、坚实化的作用这一角度来强调词语(尤其是名词)的运动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另一些诗人,像"放射诗"的提倡者们,则从能指大规模从所指上滑脱所带来的破坏性愉悦这一角度来鼓吹不断与语境、与积淀语义相分离的词语运动在写作中的诱人魅力。而杨小滨诗歌中的词语策动与以上两者均有不同。他一方面醉心于词语的快乐嬉戏在不稳定的、抽空了实际指涉的语境中所产生的自由度,但同时也顾及到了这些词语在确立瞬间想象关联时的可公度性、注意到在对名词进行破解的同时利用其碎片建构另一个世界的可行性。杨小滨的大多数诗歌都是由对词语本身(特别是名词)的反动开始,或者在超现实式的精巧怪异构词中用纯思辩的语气、吊诡的短小叙述达到对以往诗歌之中都市想象模式的改造,譬如:


  请用透明包装纸张包装脸部糖果。

  我和早餐的亲密对话是从童年开始的。

  (或者灿烂的少女腹肌

  在橄榄油下成为光滑的经典肉体

  或者模仿河马

  潜入浴池在壁沿上撞出肥皂沫般的血

  都能成为愉快的日常活动标本。)

  冰冻人脑不要在食谱里或霓虹灯下去寻找。

   ──《城市:防腐甜味箱》



  以及《纸质节日》、《都市积木》、《软包装爱情》等诗;或者利用词语内涵之间相互的排斥和吸引实现对这些词语的再诠释,如:



  白人的汽车穿过大洋,吐出云一样的雾气

  染白了不白的人的肺脏

  不白的人依旧趴在牛背上吆喝,用鞭子

  抽出祖先的虱子昏天黑地

  ──

  白人的爱情使不白的人脸色发白

  ──

  白人被摇滚得白痴

  ──

  不白的人在夜里比天更黑。想着

  白天会有白人出现。

  ──《白人》



  在这里白人、不白的人(有色人种)、白、黑、夜、白痴、白天等词由于频繁的碰撞其意义已被相互删改、修订。

  可以想象杨小滨在诗艺习得上严格地禀承了英美诗歌自意象派以来的现代传统:尽可能少地使用以句为单位的修辞模块(尤其避免偏长的比喻),并且,他诗歌中的经验成份也未生长成可供梳理的块状语域,这样,小单位的词语游击队就成了他开辟诗歌根据地的杀手锏。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小滨算是一位纯粹的"词语诗人"。如果进一步开掘杨小滨的诗歌地层,我们将会从其中词语矿物的年代演变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种演变我们暂且把它描述为由"词语游戏"嬗变为"词与游戏",它意味着诗人对词语的态度已由早年平滑的、封闭在文本内部的词语游戏立场进入到使词语既在文本中、又能在文本之外与各种话语相斡旋的文化游戏立场。我格外欣赏诗集的第一辑《世俗生活》里的四组诗,这些作品在形式控制上更为成熟,语言风格的老辣有如另一位汉语魔术师张枣一样随意地把虚词激活、使个人语法更加奇险更加粗砺:



  一路上的花,纷纷刺眼

  那个人惊险,那个人春寒料峭

  比起我们,他更加虚构

  时时自己看不见自己,他用眼泪

  烫伤了自己!



   ──《电子游戏》



  这种细部处理上的变化增强了他的词语游击队的战斗力,使得他的诗艺储备足以从容地出入于世俗生活之中纷杂的文化、亚文化景观之中,并对其发出智者的反诘,如《图书馆》一诗中对人文知识的冷嘲:







  葬身于图书馆的,一刻不停的日子

  让随叫随到的教诲泡软

  走失在正路上,哪怕道德紧紧盯住版权

  没有人会更有兴趣聆听

  也没有人会更文明,在典故中几度嚎啕

  并且把这首诗抄在封底



  《博物馆》中对"古董"的地缘政治学解读:



  把亚洲放在坛子里

  腌干。亚洲就会成为古董

  或者把非洲的骨头剔开

  非洲古色古香,瘦得令人心酸


  以及这本诗集中我个人认为最优秀的诗作《电子游戏》之中对险象丛生的符号化生存的隐喻。在这些诗中,诗句的展开已不再像早期《化石魔方》那样多少带有对着一个名词"命题作文"的意味,而是携带着词语内部所有悬而未决的晦暗之物冲出了词语游戏的窠臼,指向作为一个综合性诗人应有的创造,这类综合性诗人正像曼德尔施塔姆所描述过的那样──"思想、科学体系、国家理论在他的体内歌唱,如同夜莺和玫瑰在他的前人的体内歌唱"。

查看8886次

上一篇
蓝蓝 诗人
何多苓访谈
北島——《今天》在中國出現,開幕式致辭
武汉会议:丁东、谢泳、崔卫平、傅国涌讲座侧记
性的知情权——残雪
下一篇
蓝蓝诗三首
沙峪口村的民间艺术和农家乐设计方案
推荐翟永明诗一首<时间美人之歌>
[英]赛莉玛•茜尔(Selima Hill,1945-)诗四首
区委书记王海平到桥梓镇调研 强调:要多出可观赏性的建筑精品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