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
李欧梵:建筑与音乐对话

[2009-1-17 13:48:04]



作者简介:李欧梵,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年前自哈佛大学退休,现任中文大学人文学科教授。着有《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上海摩登》和小说《东方猎手》等。
《亚洲周刊》2008年12月
--------------------- 
 
建筑与音乐的对话


最近在台北买了一本书,名叫《巴哈盖房子》,读来饶有兴味。两位作者可谓珠联璧合:李清志是一位建筑设计的教授,高晟是长笛演奏家和电台节目主持人,两人文章的结集成了该书的附标题:「建筑与音乐的对话」。

建筑是我的「新欢」,音乐是我的「旧爱」,我既喜新又念旧,所以愿意延续这本书的精神写这篇杂文,不过却只能作独白式的「自我对话」。

该书对我最有吸引力的是前半部的几篇重头文章,从巴哈音乐和歌德式教堂、马勒的第九交响曲和日本建筑师北川原温的死亡意识、美国作曲家柯普兰( Aaron Copland)和建筑大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本土风格,一直论到「普普」(Pop)建筑与猫王摇滚、爵士乐与Art Deco的时代关系,内容丰富,读来振奋不已。

如果倒过来从建筑来思考和音乐的关系又如何?建筑设计是否受到音乐的影响?他\她们是否也热爱音乐?当盖瑞(Frank Gehry)设计洛杉矶的狄斯尼音乐厅时,他的构思有多少来自音乐?表面看来,他特有的那种卷盖式的弧线似乎更是「立体画」(Cubism)的变形,但我却想到现代「非调性」(atonal)的音乐。当法国名建筑师波赞巴(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设计巴黎的「音乐城」(Cit de la Musique)时,是否和作曲家布烈兹(Pierre Boulez)讨论过?谈的是什么?

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引起我的胡思乱想,甚至开始买些建筑文化的书籍来读。今年九月我到意大利参加威尼斯的建筑双年展,路过罗马旅游,偶然在一家书店中见到一本小书,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意大利建筑师庇亚诺(Ranzo Piano,日本大阪机场就是他设计的),或许他的姓氏Piano和钢琴或音乐上的「弱音」是偶合,但我猜他也喜欢音乐。在这本名为《建筑师的责任》的书中,他提到有一次到巴尔马城的音乐厅听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挥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大为惊叹,他说这不仅是一首纯净的诗,而且更认为和好的建筑一样,「都是为了寻回同样的愿望:一种精确性、一种数学原则或几何图案,同样的精准,或同样的不驯」。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庇亚诺听阿巴多诠释马勒交响曲的印象:既精准又有诗意,并非全指马勒第三交响曲的乐曲本身结构。然而句中最后一个字却令我思之再三:「不驯」(意大利文disubbidienze原意是「不服从」),它的意涵到底是什么?对什么「不服从」?

庇亚诺在书中又提到了另一位意大利当代作曲家Berio的作品,说他的作品在结构上既严谨又「不驯」,最爱讲求肌理动态、和色彩,在本书同页他又说:「建筑是一种先锋艺术,它在接受挑战中成长,也不停地挑战它得以存在的真实。」这句话令我思索了大半天,总算半知半解地悟出一个道理:原来「精准」和「动感」、「严谨」和「不驯或不和」之间的矛盾可以造成紧张的关系,这种「麻烦」,就是创意,音乐如此(甚至在巴哈的对位严谨的音乐结构中也潜藏「不和」的音乐),建筑更是如此,建筑大师的作品之所以能超越普通工匠的水准,就在于其受人委托设计的建筑物中另涵他物——一种不按理出牌的想像空间,它并不完全按部就班,但这种想像力或创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和建筑师个人的经验与人文知识的积累有关,有时候更要从其他艺术领域中找寻灵感。

至此我不禁又想到香港大部分的公屋和豪宅,有几幢是富有「想像力」的建筑?也许风格早已不在地产商考虑之列,盖房子只不过是经济实效的一环。所以不少香港建筑师才认为自己是「服务」阶级,作地产商的奴隶。讲求实效的「工具理性」说法我早已司空听惯,其实功能并不全然决定形式,反之有创意的形式照样可以产生新的功能和实效。香港一般住屋的设计之令我厌烦,恰是因为它缺乏想像力和人文素养,看来如出一辙,一个模型:几十层高楼的地基必是大理石圆柱(以表现豪华?),地下必是停车场或商场,地面上设计一个小花园(有什么用?摆饰?排场?我看不见有人在此憩息),然后是走廊、玻璃门、电梯……进得房来,空间却小得可怜,在设计上非但没有好好利用「逼」出来的数百平方尺空间,却偏偏加上一些庸俗而无用的大小门槛和阳台,外加两三个厕所;厨房呢?小得可怜。一切都是为了生意,何来创意?一种设计成功了,其他的竞相仿效。

我不相信香港建筑师中没有创意人才,说不定更有像盖瑞和庇亚诺式的将来大师,问题是:他\她们都是整套经济和市场体系下的牺牲品,最多也不过是这个庞大地产机器中的一个小环链,谈什么创意?

本栏既然定名为「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也不切实际,所以我偏偏要谈,可能还要继续谈下去。 ■

查看8038次

上一篇
重拾乔治·桑
臧棣诗学随笔:海子:寻找中国诗歌自新之路
明迪音乐随笔:缪斯的赦免--没完没了
四川灾区访问记·成婴
程小蓓拍摄江西《建筑及装饰》之供俱与家俱
下一篇
宋志慧
程小蓓拍摄江西《建筑及装饰》之村规划
梅丹理
海、石、人、狗(程小蓓摄影)
赵木头人作品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