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成
[2009-7-25 17:49:36]
林国成
(上苑艺术馆2010国际创作计划候选人)
1979 出生于广东澄海,1997 中学退学,2002-2003 进修于川美,2004至今 居住于北京、上海。
展览 2008年 个展“尘世的欢乐” 红桥画廊 上海 2008 "少年中国"红桥画廊,上海 "33位亚洲年轻艺术家个展" GIGE2008, 北京 "新界面IV?——?春天来了"红桥画廊,上海 "梦想与现实展览"北京月亮河美术馆,北京 2007 "新界面"——"搜索未来",红桥画廊,上海 "手感",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上海 "视界无限大",北京KU艺术中心,北京 2006 "新界面"——"UP一代登陆展",红桥画廊,上海 "来自重庆的当代绘画",Macdonald Stewart Art Center, 加拿大 "重庆辣椒",青岛美术馆,青岛 "遭喻现实",重庆美术馆,重庆 2005 "港龙航空新锐绘画比赛",艺术景画廊,上海 2004 "眺望",务色艺术车间,上海
2008-描写一个微笑的人
2008-白云苍狗240x200cm
2007-在电磁波中盛开的桃
2008花屏-200x150x2cm
2007郊游的记忆110x90cm
-2007-图像研究之稻草人
2008-above-the-river-川上
2007-被压缩的记忆-240x200cm.
2008开花的树-
2009郊野200x150
自述:
我为什么从事这个行业? 除些许的因缘巧合,些许的绘画才能,我想一个缺乏和外界很好沟通的人总是把这样沟通的欲望诉之于某种载体中。或者当他看见了生命中那些精妙的部分,而他缺乏一种澎湃将它讲述的能力的时候,出自于交流的欲望,终有一天他会将它记载,变成诗歌,变成绘画,变成可以让别人分享的生命感受。
与电影多媒体比较,单纯的视觉作品是一种简单且困难的载体,绘画更是。它由你的手一笔一划涂抹而成。那些在你心间酝酿的繁密,对世界隐蔽的理解便在笔下开始自由生长,长成树。如果它的展开很充分,枝叶间充满精妙生动的细节,那么一个观者也许能遇见自身的理解被视觉化的释然,能置身其中。
我在我的绘画上做什么? 我常常觉得,时间是所有载体中最有趣味的,它承载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有时我会把自己想象成一种计算机逻辑在一个画面上不断地添加东西,想象时间在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变化,而最终时间会使一切都丧失意义。有时候我也并不是这样去做,在已经过去的部分,很多事物都已经成为回忆。某些记忆随着时间会变得模糊、泛黄,而某些反倒因为时间而不断在强化,它被人为有选择地变得更美好,或者因为失去细节和多余的东西变得更深刻。总的来讲任何事物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只是因为它们标识在不同的时间度量衡上。当我想象一个足够长的时间,任何东西都将湮灭,一个图片,即使它存在于赛博世界,时间和传播带来的各种干扰,最终也会使它面目全非,消失是它的终点。任何事物都逃离不了这样的模式,但这样的过程中某些停顿的片段,充满诗意且意义非凡,像尘土上荡漾着的种种欢乐。我想我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执画笔者,忠实地或者略带夸张地用一个画面描述它。
我的作品和这个时代的联系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我愿意来说点什么。想象某天不同的人像牛顿一样在树下被苹果砸到。也许某些人看到的是苹果烂了,然后他表达了苹果烂了的现场。某些人在树下捡起苹果,他注意的是苹果的品质,想到的是苹果品种的改良。某些人和当年的牛顿一样想到了力学。某些人由苹果落下来,仰头看见了天空,看见了神秘的自然……我其实想说的是在苹果掉下来的这个事情中,可以有无数的角度,无数种关联,而不仅仅局限于苹果烂了的现场。如果仅仅局限于此,那显得属于我们的这段时间是多么低级。
查看784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