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
[2014-4-14 21:52:28]
“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
白 野 夫 : 上苑艺术馆2014年驻馆艺术家
展览地点:北京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4年4月19日上午10点
展览时间:2014年4月19日-5月19日
学术主持、策展人:岛子
策展助理:汉涛
艺术顾问:岛子 夏可君 吕胜中 查常平 王华祥 贾浩义 颜新元 郝青松 罗菲 朱久洋 李炎修 许英辉 许国良
艺术总监:张芙溪
展览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北街尚堡艺术区C-106号(西北角)
以中国传统原生文化为根,融合现代艺术观念与绘画材料,拓展传统宣纸水墨在视觉经验上的可能性;探究生命的终极目的、灵魂归宿及普世价值;针砭时弊,促进东方新文艺复兴的“灵魂之锚”——白野夫当代属灵艺术作品展”将于4月19日在北京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内容包括:
1.绘画(水墨、彩墨)。
2.雕塑(灵与魂)。
3.装置(灵魂之锚)。
4.图片(剥离与光)。
5.影像(“背负”-1)。
6.行为——“背负-2”。
靈性的處境化表徵
島子
白野夫出身中國畫專業,多年來,他在投身神聖事工的同時,堅持尋求與福音信仰相適應的藝術表現方式,援道入藝,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藝道雙修”的藝術家,而實際上聖藝的修煉和神聖事工此二者,對於靈性的提升具有同樣的功效。在本次展覽中,他的作品顯現出多種媒介形式承載的基督精神,既有傳統媒介形式語言的探討,又有裝置、行為觀念藝術形態的擴展。
水墨在白野夫的實踐中,從作為一種文化身份轉換為普世性價值的突破口。水墨作為觀念的中國傳統媒介,在此恰恰是要超越世俗,從一般的工具理性解脫出來,歸向神學意義的“無有的存在”及其蹤跡(trace),因此他融合了寫意和抽象語言,以擺脫那種藝術僅僅作為社會聯繫,減縮單純解釋聖經的物象與符號。在他的水墨中,書寫性的蹤跡甚至比圖像更為重要,承擔著超越圖像與視覺化的旨趣,進入“聖秘”的體驗。在基督裡的默觀與禱思與道家之野逸及禪宗空觀截然不同,就在於基督精神始終以愛為中心,以靈為祭。
白野夫的影像作品同樣顯現著“無有的存在”及其蹤跡,他精心拍攝百年前傳教士遺留的禱告房殘壁,進而把殘壁影像或水墨趣味的“屋漏痕”予以暗紅、深褐色渲染,處理成帶有獻祭意象的圖景,其暗示性和個體信仰的傾向性深刻地耦合於光影美感經驗,給出了啟示的力量。
本土化(inculturation)及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白野夫藝術實踐的觀念所在。本土化與道成肉身奧跡的動力與過程有緊密關係。聖子的降生發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中。在拿撒勒人耶穌身上,上主穿上了典型人性特徵,包括一個人隸屬於某個特定民族及某塊特定土地。土地的物理特性及其地理限制與聖言取肉身這一事實緊密不分。 因著降生聖言的生活、死亡及從死者中復活,耶穌基督現在已經被宣稱為所有造化、全部歷史及人類對完善生活之渴望的完成與實現。在祂裡面,所有宗教和文化傳統的純正價值,如仁慈、憐憫和正直、非暴力和正義、孝德及與造化尋求和諧等,均尋獲了它們的完成與實現。沒有任何個人、民族、文化能夠對發自人類情境之核心的耶穌的籲求表現得無動於衷。 本土化也被認為與教會的使命緊密聯繫在一起。作為教會精髓的福傳使命,必須要經歷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如果福音與文化是不同的兩種東西,那麼福傳與本土化自然就緊密聯繫在一起。
“處境化”問題,一直為神學反思所廣泛接受,關注的不僅是文化這個難以定義和描述的概念,而且還關注宣講福音時的特定環境。這特定環境不僅由各種文化因素所組成,而且由社會、經濟、政治、種族及其它因素構成。“處境化”這個概念幫助民眾及藝術家在具體情境中作更明確的決定,它允許人們以種族、性別、反潮流和被壓迫等群體之一來描述全球化情形。如果說本土化依靠文化的適應性和選擇性,而處境化更強調歷史的反思性和現實的批判性,二者在觀念和實踐上顯然不同。如果說水墨等架上藝術更易於本土化實踐,而新興媒介可能更具有處境化的即時、即物的靈活性回饋。
白野夫的裝置、行為揭示著當代信仰的流離失所處境,當唯物生產力把地球變成行星工廠,人們需要的潔淨呼吸都被資本化,甚至藝術及知識生產已經成為金錢和權力的臍帶,那麼,扛起十字架的藝術就是這一處境的“靈魂之錨”——誠如這個展覽主旨所啟示的那樣。
2014年清明,清華園
交通路线:
1.(公交车)国贸桥下南侧坐808到宋庄小堡北街站下车前行100米右侧
2.(自驾车)从四惠桥走京通快速路(靠左侧)出西马庄收费站,直行通燕路到宋庄出口,桥下转左直行至丁字路口,转左到十字路口,右转200米右侧:上能艺术当量。
主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当代属灵艺术研究所
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
协办: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艺术研究所
意境.中国艺术家联合会
北京老甲艺术馆
2014.4.5
查看436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