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小说《母语》及诗选
[2008-8-22 15:51:51]
王海平·小说《母语》
——择自王海平散文小说选《那里》
芸从手术室出来,倒真象是产妇。脸是苍白的,裹在浅白色的风衣里,慢慢地走在医院空旷的长廊里。脚步徐缓,但仍发出了响亮而沉重的声音,犹如空谷足音。长廊的那端站着神情忧郁的磬,他扶了扶黑框的眼镜,望着芸,但并没迎过去,等芸走到身边时问:“这次会成功吗?”“会的!”芸轻声但坚定地回答说。“我们去喝杯咖啡吧。”两人走出了医院。
磬驾着一辆灰色的本田,驶上了北土城路那林荫大道。九月的京城五色纷呈,银杏黄,火栌红,装点着秋天。但只是色彩中间有落叶飘零,透出丝丝凄凉肃杀之气,与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气氛不协调。行驶中,两人默默无语,若有所思。车停在河边的一家茶座前。
茶座里很静,有谈生意的,有闲聊的,还有附近大学的研究生和报社的记者打开电脑在工作。两人在靠窗的格子里坐下来,要了杯咖啡。看着外面的秋色和晚霞,磬说:“我们也接近秋天了,不知春天播下没?”看芸没有反应,磬接着说:“当对生命的体验已经过一个周期时,人类的共同做法是培育下一代,把生命的体验异化,在下一代的身上寄托生的喜怒哀乐和希望,、、、、、、”磬渐渐地慷慨起来,为自己的谈吐所激动。芸听着觉得磬有点变样了,平时很忧郁,言语不多,不善表达。两人调侃时,他自己解释说是在两种语境中穿插,徘徊,一会在纽约,一会在南京,所以语迟。但芸清楚地知道磬是在两种观念中困惑,他的老革命爸爸离休后的爱好很集中,一是下象棋,是象棋俱乐部的擂主,二是谈孙子,要为他们制订“作战计划”,生个好样的战士。磬是生物学博士,在生命科学院工作。他有时觉得下一代只是他在做的又一个试验,象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一样。但在父亲可持续的战斗动员,尤其是母亲怨忧的眼神中,他又觉得培育下一代是为了上一代,是为老人的生活找到寄托。今天在芸作了移植手术后,他觉得为这个做法找到了哲学解释,因此就滔滔不绝起来。
妍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她等待的是一份十万元的订单。在家乡的艺术学校毕业后,她学了跳舞、弹琴、书法,茶道,还写一写律诗,抱着当一名电影明星的想法来闯荡京城。先是当群众演员,有不少戏都让她参与拍了,但始终没成为正式演员。导演们安慰她说好好学习,等待机会,但私下说这孩子悟性不行,一根筋。眼睛很大但没神,瞪起来像发狠。还说这孩子没结婚但臀部越来越大,像妇女。这话让一位演员好心告诉了妍,她哭了一晚上,之后,一跺脚去了一家茶馆。一年多的消磨,现实多了。但这时家里来信说父亲得了胃癌,做手术要花几万元,她回信让先从亲戚朋友处借,她会还的。这时她真发起了狠,去了一家歌厅,拼命去赚钱,包括让客人揩油。在一次出台之后,她恨起了自己。那是个不错的生意人,南方口音,戴着白边眼镜,但却要求妍做各种动作,据说是《素女经》里的动作。妍不懂,眼镜就说象电影《色戒》里那样,并用皮带抽妍,然后是蹂躏,最后留下三千元走了。妍经历这次折磨,心里翻腾,无处倾诉,就读诗。但她在古诗词里没找到为女性呐喊,伸张正义的诗句。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很悲伤,她读了若干遍,但觉得没有产生共鸣。李清照的诗词她也细细品味,觉得也没有表达她的心情。最后她在网上查女性题材,查到了《窦娥冤》,那里面的句子一下打动了她,刚读就被吸引了,并且留着泪反复吟咏那段赴刑场的“咏叹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趾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唉,只落得两泪涟涟。”此后,这段咏叹调成了她的催眠曲,每晚都要读读,心里就好受多了,可以入梦。她不知道盗跖颜渊的典故,查了也没记住,只记得颜是好人,和她的名字谐音。查女性题材时意外发现单身女性作母亲的报道,发现做代孕母亲的中介,就去应聘。没想到竟然是上佳的人选。和磬芸二人见面后,签定了这份沉甸甸的合同,十万元关系着两个生命~将要由她孕育的孩子和等她钱作手术的父亲。受精卵移入她子宫后,她就可以获得前期报酬五万元,她的父亲就不用发愁了。
磬和芸回到家中,告诉妍,三天后就可以得到消息,受精卵成活后你就能当妈妈了。妍和磬两人都很兴奋,磬还自报奋勇下厨去做饭,晚饭时举杯说了祝贺。但芸心里却觉得有些异样。晚饭后磬在给妍讲生命科学的知识,讲胚胎学,讲胎教,又给妍的小屋子抱去了一摞书。芸道了晚安就回自己房间躺下了。芸是报社的记者,常常要在夜里写稿,就自己一个房间,慢慢地形成了习惯。磬也乐意自己有个小天地,他的房间除了书柜,电脑,还有一些标本。据他说看见标本就能产生灵感,这使得他的房间看起来有点试验室的味道。他能够对着标本和图像产生许多联想,许多论文的逻辑也是这样出现的。今天晚上他回到房间就一直在看胚胎的图像,在想象自己孩子的模样。可注意力老集中不了,眼前不时出现美国那些代孕母亲胖乎乎、傻乎乎无所谓的形象,但他仍坚持在想着。
芸躺在那里合着眼在听音乐,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她喜欢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深沉、忧郁,细腻。此刻,是《天鹅湖》的第二幕音乐,她觉得自己的心绪有点象孤独的天鹅,有一丝伤感和失落。理性的说,自己不想再生育,不仅是前两次流产的痛苦。她是个感性的人,流产时她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在流失,小生命已牵动了她的全部神经,后来的很长时间,她仍在心里与她的小生命对话。夜深人静时,时不时在眼前出现幻觉,两个小生命象小天使一样张着翅膀在飞翔。在这样的记忆氛围中,磬的父母说,儿女的责任就是要养育后代!本来很正确的道理,不知为什么听起来那么刺耳。那次与磬父母的会面也促使她又想了很久生育的意义,但仍感觉自己没有进入生育的状态。磬想出了这个主意,两人决定瞒天过海,一年后再去见老人。这是纯粹科学家的主意,理性的选择。但今天自己接受手术后,怎觉得同样失落呢?尽管还有寄托,试管中的生命一样牵挂着心。芸翻来覆去地体会着,想着,在迷惑中睡去。
第四天医院通知芸领着妍去作手术。手术很顺利,三人过起了独特的家庭生活。
开始是磬负责做饭,妍打下手,后来妍的肚子渐渐鼓起来了,就由磬一人动手了。芸整天在外采访写稿,晚上回来时问问情况,看看胎儿发育的医院记录。每次检查都由磬陪着,这种时候,磬表现的特象个丈夫,跑前跑后,付钱拿药,照料着妍。妍觉得自己很幸福,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关爱和尊重。闲暇时就读书听胎教音乐。磬还买回了许多雕塑,是广东许鸿飞的肥肥系列。那些夸张的、幸福的、没心没肺的女人造型,给妍的屋子增加了许多欢乐的气氛。妍家里来信说父亲的手术已作,也很成功,请她放心。妍前些时候就已忘了吟咏《窦娥冤》,只是想起时才读读,而且觉得不那么让她感动了。她用从磬那里听来的哲学来思考,悟出了只有穷人才喜欢《窦娥冤》,穷就觉得冤,不太穷时就觉得不太冤。那幸福时喜欢什么呢?她有一天问磬。磬扶扶眼镜说,“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从生物学意义上来看,动物得到快感就满足,满足是本能层次上的幸福。人嘛、、、、、、,要复杂些,是愿望得到满足就幸福吧?”“可我现在就感到幸福。人的愿望是变化的,原来我希望我爸爸治好病,现在他病快好了,我还希望养好我的孩子。”说着拍拍隆起来的肚子,她不知什么时候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磬原来看妍时是纯粹的专业眼光,妍在他眼里是胚胎和营养基,他看到的是健康的状态。今天听了妍的问题,再看妍是个母亲的造型了。他看到妍脸上泛着母爱,大眼睛也活动起来了,周身丰腴,是个成熟的女人。“那你就听听轻音乐吧。”“不,我在听英语,你能用英语打电话,我好羡慕,我在学英语,<新概念>,已到第二册了,以后有问题再向你请教吧”。这次对话后,妍觉得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更亲了,感受着它的蠕动,小腿在肚里蹬时疼痛的快感,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理解母爱了。现在她每天晚上听宗教音乐入睡,那是芸的要求,要听巴洛克时代的音乐。芸担心孩子胎教接受妍老家二人转的音乐,就做了这样的安排。
芸一直没找到对孩子的感觉。她开始时觉得有些失落,但受精卵进入妍体内后,她就理性了,按医生和书本的要求对妍作些指示,对磬作些交代,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真正触动她的是关于一则同性恋的报道,报道说同性恋中女性占了较高的比例。报道在分析原因时说,是人们对性、婚姻、家庭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有的分析文章还说是妇女解放的思想起作用。芸是学外语的,外语让她认识了在外学习多年的磬。研究生阶段她的研究方向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这样的分析使她自然而然想到了法国的女权主义,想到了波伏瓦和《第二性》。若在以前想想就算了,不会深究。现在她一下就想到了代孕这件事,她觉得思想渐渐清晰起来。这是服从于家庭责任的一个行为,但传统也向叛逆作出了让步,尽管这让步是磬代表的。在女性自由的意义上,她进步了。这样想着,她觉得自己很崇高,既为家庭尽了责任,又没沦为养育繁殖的奴隶,她觉得这叫生活而不是活着。
让芸对活着两个字重新认识是来年五月,2008年五月四川发生了大地震,全国震撼。芸被派往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她给磬打了个电话,作了交代就登上了飞机。磬正忙着准备孩子的出生。
芸在之前对地震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只读过钱刚的《唐山大地震》,那是通过语言这样的第二传感系统产生的反应,对于一名女性来说,远没有直观感受那样强烈。地震第一天完全没有画面和具体的报道,只有一个可怕的数字~7.8,这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和死亡。
经过艰难的行程,时停时行,她和几个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进入了震区。眼前是一片废墟,象受过原子弹的轰炸。山体滑坡吞没了村庄,数以千计的人被埋在地下。她脑海里浮现出,“天崩地裂,人或为蝼蚁”“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样的词句。逃出来的人聚集在相对安全的地方,满眼的恐慌、忧伤。救援队来来往往,往外抬着伤残者。天又下起了雨,更增添了凄凉、沧桑的感觉。她出没在救护的现场,看部队从废墟中找人;出没在难民集中的地方,帐篷里采访;在余震中感受着大地的颤动,身心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她不断按要求发出报道,同时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灾难使她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地震不是周期性的,说明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我们做什么影响了地壳运动呢?东南亚的海啸、台湾的地震的原因分析,语焉不详。出于报道的需要也应当搞清楚,她去问救援队的专业人员,他们正在收集各种数据。一位年轻人告诉她,有规律可循。拿北京地区来说,大概是一百五十年的周期。此次四川的地震是三方面原因引起的。年轻人详细向她讲述了地震的成因和分析的结果,很清楚,很专业,她听懂了,道了谢。但她似乎又觉着少了点什么。这个年轻人表达的方式有点象磬,一样的冷静态度,一样清晰的理性分析,就是少了点感情,好像在说远在天边美国或别的国度里发生的事。
她和电视台的圆圆住在一个帐篷里,圆圆让她看拍回来的画面。那是无数血肉残躯对生命的表达,活生生的人被水泥切割成几块,侥幸活着的象从坟墓中爬出来的一样,身心遭受沉重的打击,一时不能复原,说着不着边的话。还有许多人找不到亲人,痛失家园,无家可归的感觉十分强烈。到处是哭声,是那种从心底里发出来的压抑的吟泣。但也有一些硬朗的人,他们在忙着组织救援,夜以继日地在抢救那些有存活希望的人。圆圆说在生死关头能看出人性的本质和伟大,她给她看那个中学学生们对老师的追述和网上的那首诗《最后的拥抱》,“灾难发生的时刻,她离逃生的门,仅有两米。、、、、、、她拼尽全力,将一个个学生推出门外,并将剩下的学生护在身下、、、、、、”。圆圆说要配画外音,让她帮想想。她觉着语言象潮水一样流了出来。“这是一尊永恒的雕塑,弱女子强有力的动作。将生的希望推出门外,把死的责任留给自己,为生命价值作出崇高的解说!这是一曲牺牲的壮歌,教育工作者的《师说》。当生死面临抉择,老师的讲辞是,舍己忘我!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灵魂对躯体的超脱。躯体离去了,灵魂还活着,是生生不息跳动的民族脉搏!”圆圆读了说,芸姐你真好,凑过来亲了她一下。
最让她难忘的是那些母亲们的壮举,无数孩子和婴儿留下来的原因是母亲的牺牲,那是无私的至爱!传播最广的是那则未发出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幸免于难,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人们建议,将这条短信存入国家档案馆。芸看见许多流离失所的孤儿,他们的眼神足以让人记一辈子。芸来到什邡时,去看那些孤儿,其中有个几个月的女孩在对着她笑,笑得无邪灿烂,笑得让人心酸。看护的人告诉她,这个孩子的父母估计已埋在几十米深的土层下了,恐怕连身份都搞不清了,可怪的很,她看着您笑。
芸晚上回到帐篷,久久不能入睡,眼前老晃动那些孤儿的眼神,和那个孩子的笑容。睡着后乱做梦,梦见那些孤儿们都在哭,那个女孩也在哭。梦见自己变成了千手千眼观音,每只手里都抱着个孤儿,每个眼里都象镜子一样映现着孩子们的眼神。
第二天采访完,她又去看那个女孩,一样的笑容,一样的天真无邪。此后的日子她天天去看那个女孩,孩子不仅笑,还手脚乱动象在招手,还咿呀学语。芸觉得自己有点离不开那种天天看女孩、看笑容的感觉了。圆圆和她一起去了一次,说是很可爱,芸姐你把她领养了吧。芸说我想想。她想磬会答应吗?她抽空给磬去了个电话,说她想领养个孩子,磬沉默一会说,我们不适合呀,自己的孩子马上要出生了,我们有责任养育她。她知道磬的话有道理,但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她给磬强调她现在在感情上有些离不开这个孩子给她的感觉,磬说b型血的人容易这样,时过境迁就好了。芸说我过不去,说这话时声音已有点哽咽。磬说那你就好好权衡权衡吧,是不是非你不可。芸后边的两天没去看那孩子,但心里很难受,刺刺地疼。她问圆圆该怎么办,圆圆说跟着感觉走,先领回去再说,你养不了等我结婚了我养!临走前,她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妈妈支持她,说实在不行她帮着养。在返程的前一天,她办好了手续,为孩子起名叫媛媛,代表着援助和缘分。这样她满载而归了,满足充实地归来了。
芸的妈妈在电话里告诉她,把孩子直接领回来,她已准备好一切。芸的妈妈过去在大学里教中文,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几年前老伴去世了,她独自一人生活,常愿意让芸和哥哥回家去看看她。她不认为领养孩子是负担,反倒觉得是乐趣。芸下飞机后,直接把孩子抱给妈妈。老太太说这孩子真可爱,那些没妈的孩子怎么办呢?说着还掉了泪。芸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她激动的说,妈妈,你真好!妈妈说,全国的母亲都会这么做的。媛媛在奶奶的怀里依然笑得很甜,好像感觉自己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芸回到自己家里时没人,电话里知道妍已生产,是个女孩。她赶到医院,看到磬在那里守着,妍脸色苍白,但两人都一副满足的样子。她又去看了看孩子,孩子在哭,妍过去喂了奶后,孩子安静了。她端详着孩子,觉得象磬,也象自己,也象妍。看着她在妍怀里和谐的样子,问自己,谁是她的母亲呢?离开医院后,她和磬又去了北土城的那家咖啡馆。这次是她先说话,“我把那个孩子抱回来了,放在我妈妈家,她赞成我这样做。也许这个孩子和我有缘,我心里放不下她。”“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在群体亢奋的状态下,容易出现这样的行为。恐怕你将来会有心理矛盾的,和我们的孩子。”“我仔细地分析过自己的心理感觉,抱回的孩子对我而言,是女人特有的全身心的感受,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母爱,也可以说是泛母爱。但又特具体感性,我和这个孩子有缘,别的人和另外的孩子有缘。所有的女性对孩子都更敏感,更关爱。这与强调女权不矛盾,女性出于自愿的养育与被动的养育在社会意义上完全不同。这是我在灾区最重要的体会,我理解那些母亲。所以说社会责任不是政治概念,有生物学基础。这不是你的研究领域吗?”“那你对我们的孩子呢?”“我有责任,将来也会建立感情。”磬不再说什么了。
接下来的几天是芸下班就去看媛媛,媛媛已处于一种稳定的生长状态。磬照料着从医院回来的妍母子二人,芸也去抱抱自己的孩子,但总觉得气场没通,她琢磨这大概是有基因没血肉的缘故吧。造化真是神奇呀,一点都掺不得假!
事情发生变化是孩子满月时。按合同孩子满月妍就要离开了,但妍心里难受,与孩子难舍难分,她提出愿意无偿地养育这孩子到三岁。磬觉得可以接受,芸没有感觉。最后决定让妍再带一年试试,还付给妍工钱两万元。
事情进一步发生变化是孩子半岁后的一次病后。孩子发高烧住院,芸出差了,妍在医院陪了三天三夜。磬也来回忙活着,孩子出院后,安静地睡着了。磬向妍表示感谢,妍一下流出了眼泪,她说她没想到和孩子的感情这么深,说不知道今后怎么办?哭得很伤心。磬帮妍擦拭眼泪,搂着她的肩膀,接着觉得自己身体有了生物学变化。妍一边抽泣一边搂紧了磬,接下来是两人都发生了生物学变化。第二天,妍说对不起我们不该这样,对不起芸姐。磬说没有对不起,是因为我们都爱这个孩子,孩子让我们到一起的。
几天后芸出差回来,磬向芸讲了这件事。芸冷静地说,我有思想准备,母爱是复杂丰富深刻伟大的。之后,芸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告诉磬以后她每月来看孩子,并对妍说你没错。然后穿着那件浅白色的风衣离开了。
几年后两个孩子都上了小学,一个叫媛媛,一个叫源源,都很可爱。、、、、、、
王海平词曲:《心的旅程》
轻轻地、轻轻地将心头的蜡烛点燃,为亲人祈安。
悄悄地、悄悄地编织和谐的诗篇,大爱无边。
天塌地陷,意志弥坚,沧海横流,情在人间。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爱的寄托,心的依恋。
默默地,默默地将泪水擦干,收拾断壁残垣,
虔诚地,虔诚地描绘重建的画卷,用心奉献。
天塌地陷,意志弥坚,沧海横流,情在人间。
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自强不息,拥抱明天。
·王海平诗选·
注:作者系北京市怀柔区委书记。
《爱的旋律》》(发表于5-16《北京青年报》)
(参照微型情景诗剧安排队形、站位、音乐、舞美和相应的变化)
主诵:5——1——2,
sou——dou——rai,(低沉地,断续地)
跳动,怒吼的音符,
残酷,无情的狂奏,
无旋律的打击,
使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生命化作尘泥。
活着的人,
悲恸,痛苦,
失望,焦虑,
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这时候,
废墟上走来了一队使者,
携带着“魔笛”、“神谕”,
奏起抚慰、沟通,
激励生命的旋律。
北川学生: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呼唤,
再也听不到伙伴的低喧,
再也看不到那欢快的教室、操场,
充满记忆的校园!
周围是残楼、瓦砾,
心中是悲伤、思念,
我们失神、无望,
烦躁、不安。
有什么?
有什么能穿越时空,
让我们将亲人探看;
有什么?
有什么能春风化雨,
让我们笑对明天?
师大教师:古老的羌歌中隐藏着符咒,
牧曲会送去对远方的问候,
心灵的萨克斯让亡灵“回家”,
灵动的吉他让激情与安宁重奏。
心与音,音与心相连,
就会铸成温馨的港湾
和起航的码头。
去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去抚摸孩子们的心灵,
将温暖的手放在
他们的心坎和胸口,
让真情与爱意
共同跳动、和谐鸣奏。
师生合:那是苦难中难忘的相聚,
那是理解中难解的情愫。
(低声)弦歌互问,音移乐化,
寻找回失去的世界,
寻找到强者的感觉,
勇敢地站在扬帆的船头。
怎能忘啊!
那神圣、迷人、深情的“六一”,
纯情的歌声
又响起了昔日的欢快,
青春的舞步
击打着再度奋发的节奏。
动人的管弦
诉说着
思念、憧憬、期望、祝福。
灵魂在洗礼,
情感在升华。
精神涅槃,
意志坚强!
我们已走出
大自然给我们设置的考场,
行进在
曙光显现的地平线上。
北川学生:(深情地)
留下来吧,留下来,
一支代代相传的吉他,
一把点燃心灵的火种,
一条穿越时空的通道,
一种劫难中再生的精神,
一颗首师大老师浸透着、
迸射着大爱的心!
留下来吧,留下来,
那不仅是
语文、数学,
课题和知识点,
那不仅是
老师们的心血、汗水和情感,
那是战胜苦难,
迎接生活挑战的法典!
我们将代代相传
到永远,
永远!
主诵:听歌声中已充满阳光,
爱的旋律在吉他中流淌,
使者们在北京和北川,
老师和学生们之间
架起了一座
情感和心灵的桥梁,
(群起)
我们知道
民族精神
就在这里生长。
我们知道
复兴希望
就在这里蕴藏。
音乐就是精灵,
文化就是光芒,
自强就是梦想,
孩子就是
明天和希望。
这就是2008的教育诗,
奉献与爱的交响!
它将永远被传唱,
传唱!!!
《去过一个星期天》
戴上头盔,
穿上马甲,
驾驶敞篷车追风携电,
去过一个星期天!
在峭壁上攀岩,
林子里荡秋千,
篝火旁露营野餐。
嬉戏追赶,
彻夜狂欢,
去过一个星期天!
关上电脑,
合上文件,
忘掉同事争吵上司冷面,
去过一个星期天!
在漂流中消遣,
在雪地里撒欢,
长城看月上中天。
抛弃烦恼,
融入自然,
去过一个星期天!
《心的旅程》
轻轻地、轻轻地将心头的蜡烛点燃,为亲人祈安。
悄悄地、悄悄地编织和谐的诗篇,大爱无边。
天塌地陷,意志弥坚,沧海横流,情在人间。
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爱的寄托,心的依恋。
默默地,默默地将泪水擦干,收拾断壁残垣,
虔诚地,虔诚地描绘重建的画卷,用心去奉献。
天塌地陷,意志弥坚,沧海横流,情在人间。
我们心中有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拥抱明天。
《致冬天》
冰冻霜寒中,
大地逐渐僵硬,
呼啸凛冽中,
万物停止律动,
这是死寂、灰色的严冬。
或许,肃杀是你的使命?
或许,肆虐是你的本性?
你怎么能如此从容?!
宇宙的时序不可抗衡,
握着上帝赐予的权柄,
去驱逐暖意,
去摧残生灵,
去斩断柔情,
在雪峰上将铁腕高擎,
那是酷黑的牌铭:
存天道、灭人性!
也许是另一种天地的律令,
来人间量度生命的韧性,
泯灭中听赤心是否跳动,
扼压中看魂灵能否再生?
你怎能如此残忍、峻冷?!
这不是神的意志不容抗衡,
冰川下锁压着江海奔腾,
冻土下蛰伏着柳暗花明。
冬春相续相依、轮值当令,
你不必如此无义无情!……。
2008-12-6
《咏煤炭》
禁锢着的激情,
凝僵着的烈焰,
多少绿色,郁郁葱葱的记忆,古老悠远。
那时的天地多么自由,万物生长,尽畅尽欢,
没有君王,没有等级森严,是生灵就有尊严,
是生灵就有生存的空间,
宽容、和谐的国度,令人留恋。
但不知是哪个上帝神经错乱,
也许是神魔的噫病使然,
颠覆了那多姿多情的河山。
变了躯壳,黑色遮住了你的光环,
缄了口舌,沉默就是你的宣言。
年复一年,寒暑冷暖,
年复一年,生死往返,
人们才去追寻那石化的记忆,昔日梦幻,
变异、封闭的温暖。
你仍然那么多情,
将自己的体温传遍人间,抚慰俗凡,
你仍然那么多姿,
挥手间唤醒冬眠,启动生机一片。
你诠释了崇高,自焚中奉献、布道,
颁布了另一种生死的宣言,
你完成了升华,消亡中不朽、创造,
将爱字刻在了人们的心坎,永远,永远!
《雪之灵》
惜别云端,倦辞翱翔,
收拾冰衣玉裳。
白色精灵,
原野旋舞彷徨。
曾是婀娜,溢彩流光,
情痴朗空艳阳。
忧梅兰魂魄,
芬芳心肠,
怎敌烈炎风霜?
质禀冷艳,骨藏铿锵,
风流难掩刚强。
九霄行者,
大地憩息疗养。
留住羽翼,留住梦想,
自由本在天上。
且咀嚼苦难,
抚摩创伤,
为更高寒的疆场。
《寻春香山》
也许是失意的人,
错过春天,
到香山去寻找那种温暖。
红叶无言,
指点秋山,
春是生命燃烧的璀璨。
也许是衰老的人,
想留住春天,
到香山去寻找那种眷恋。
红叶无言,
勾勒点染,
春是激情编织的斑斓。
也许是孤独的人,
渴望春天,
到香山去寻找人生侣伴。
红叶无言,
相携相牵,
春是心与心融铸的诗篇。
也许是所有的人,
情系春天,
到香山去寻又一个来年。
红叶飘零,
已是冬天,
春在萌生不会遥远。
2008.11.8
《思念的重阳》
秋雨沥沥,
象妈妈的低语。
耳旁眼前,
似梦若真,
如是还虚。
妈妈已离我而去!
秋雨沥沥,
仿佛仍在孩提,
妈妈呼我早起,
黎明时送儿到高堤,
当校园里书声朗朗,
妈妈才会放心归去。
那是六个春秋,
两千多个记忆。
秋雨沥沥,
思绪又回广阔天地。
三载寒暑,
饱餐暖衣,
妈妈为儿备好工具,
教儿勤劳,
打磨躯体,
每个脚印都充满爱意。
秋雨沥沥,
是高考后为儿准备行李,
嘱儿莫忘本,
嘱儿好做人,
嘱晓人间冷暖,
嘱知春来冬去。
……
秋雨沥沥,
多象妈妈的低语。
夜静人寂,
掩卷长息,
当世事繁复,路途崎岖,
我多想念你!
妈妈,你在哪里?
2008.9.9(农历重阳)
《脚步》
从冰雪中走来,
热血冲击胸膛,
从地震中走来,
步伐坚定铿锵。
奥运为你聚集目光,
神箭为你插上翅膀。
2008,令人难忘!
啊!我的祖国,
不息自强,
崭新姿态,
行进东方!
从78年走来,
改革开创辉煌,
从五千年走来,
涅槃催生希望。
和谐舞步跳动欢畅,
发展节律踩弹交响。
新的世纪,新的梦想!
啊,我的祖国,
不息自强,
崭新姿态,
行进东方!
2008.09.29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是血肉横飞的战场,
不是痛失疆域的国殇,
但失败者仍然黯然神伤。
带着失落和千万滴汗水,
带着亿万双关注的目光,
离开这伤心的地方。
这里是勇者称雄的地方,
但也是人类嬉戏和游乐的地方,
不要把奖牌看作枷锁一样。
人类已经进步,
告别了罗马竞技场。
谁也不是奴隶,
人人都是主人,
创造、超越、宽容是我们的理想。
这里是阳光普照的地方,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适合万物生长。
参天大树,百鸟来朝,
我们为之鼓舞欢唱,
郁郁小草,蜂蝶为伍,
我们也为之欢呼鼓掌。
这里奏响和谐的乐章,
这里舒展宽阔的画廊,
让激情与理性共放光芒。
体会到宽容,理解了失败,
就领悟了奋斗,实现了超越,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王海平·《火炬之歌》
热血流淌在祥云顶端,
升腾起熊熊的火焰,
迸射着、闪烁着
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
来自黄河岸边,
奔向内蒙草原,
、、、、、、
同一个梦想
传遍地北天南。
从顾拜旦手中接过
燃烧的百年,
穿越硝烟,
穿越和平,
穿越歧视和偏见,
不同肤色,
不同语言,
在喜玛拉雅之巅,
将奥运的魂灵再度熔炼。
雅典希腊,
北京华夏,
同一个世界
翻开新篇。
那是五千年文明
薪火相传。
夸父逐日丈量过的荒原,
先祖们向日神发出的挑战,
如今已米粮成川。
后羿射日的一支支响箭,
人类征服太空的宏愿,
已化作杨立伟们
给嫦娥送去的枝枝橄榄。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中国人不屈从命运
的铁臂钢肩,
担负着责任、道义、公平,
播种着生命、奋斗、超越,
重建的一个个唐山、汶川。
那是五千年民族
凤凰涅槃。
燃烧着再生,
燃烧着创造,
燃烧着飞向蓝天。
改革开放,
脱胎换骨,
我们的羽翼坚硬丰满。
世纪新梦,
和谐发展,
十三亿个信念,
发射十三亿艘飞船,
在天宇间与众神狂欢。
听,三山五岳,
五湖四海,
热忱呼唤,
来吧,欧洲、美洲、非洲,
所有的大洋大洲
和六十亿人口,
这里是人类和谐的盛宴,
这里是精神文化的博览。
当29届的火炬在鸟巢点燃,
奥运的灵魂
就永远地
留在了人们的心田!
《青春之歌》
是号角里喷出来的火焰,
映红的乐章。
民族危亡时,
热血青年呐喊的胸腔。
炮火连天中,
刺刀上的光芒
和血染的土壤。
青春之歌,
穿越时空的交响,
刻骨铭心,
荡气回肠。
是拼搏追求的旋律,
在血脉中的流淌,
在改革的年代里轰响。
那是张海迪的轮椅
描出的音符
和人生梦想。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清华学子们的演奏和合唱。
女排姑娘们网上的汗珠,
赛场上击打的铿锵。
青年突击队旗帜上
记录的功业,
长城、鲁班杯上镌刻的
魂魄、心脏。
是迷人的微笑
编织的画廊,
让全世界记住志愿者的形象。
五洲四海从中读懂了中国,
读出了古老民族的希望。
是汶川废墟中忙碌的80后,
让人难忘。
父辈们、兄长们从中读懂了
青春律动、生命理想,
读出了新世纪的复兴、富强。
青春之歌,
穿越时空的交响,
刻骨铭心、荡气回肠!
青春之歌,
忘记年龄的合唱,
轰响流淌、给人力量!
青春之歌,
动人心弦的乐章,
生生不息,永远传唱!
永
远
传
唱!!!
查看962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