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程小蓓,女 ,诗人、艺术家,北京上苑藝術館創始人。
於2005年開始 創立“國際創作計畫-藝術駐留” 專案至今;
攝影作品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展出並被收藏;
視覺藝術作品有:繪畫、裝置、服裝……。
诗 集:《热爱生活》《一支偷来的笔》《她跑进跑出》
长篇小说:《无奈的生命》、《你疯了!》
记实图书:《建筑日记》(上苑藝術館建設紀實)
攝 影 集:《活路》
2024年上苑藝術館黃山創作園與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建立藝術家交換計畫。
程小蓓駐村一個月,創作詩歌作品22首,繪畫作品5幅。
大陸人
在这里,我是大陆人
在北京,村民叫我外来户
一个没有故乡的浪人
而我喜欢四处漂泊
那些设置的国界
是地球的牢笼
关卡上到处是狗尿
占地圈界
战争因此而起
人类把自己变成了
囚徒和战犯
我要是死了
希望树葬
转世为植物的种子
随风随洋流
或被鸟吃进肚子
冬去南春返北
它们带我飞翔
还好,岛上的人和颜悦色
在他们脸上看不到国界
不管说国语
还是操一口河洛话
都会带我到路口
指明寺庙的方位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被困与突破的生命2》 油画作品 60X40 杨小滨藏
雨中臺大
雨,轻言细语地落下来
但说日语,话就重了
前身是帝国大学
伞架不住这倾盆大雨
只有折回来,细读校训
雨就收拾干净了地面
校园里一片安详
棕榈树顶天立地,伟岸
红砖从路口一直铺上屋顶
撇开水泥。雨就停了
程小蓓 《被困与突破的生命1》 油画作品 60X40 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藏
平權意識
各種膚色的人
在這裏安居樂業
這裏的寺廟
有各路神仙
同享世人的供奉
宗教博物館用微縮建築
向我們展示世界各地
不同的教堂和祭司場所
這裏的地鐵叫捷運
出入無需安檢
這裏的站名
用中英日韓及閩南語播報
這裏的道路被無障礙設計
昨天張玉漢組織了
孤獨平權計畫
由藝術家參加的活動
讓處於低谷的人
可以傾訴
文明的高低
看人心的溫度
看秩序井然背後的歷史
民族風骨不一定來自文化自信
也可以是海納百川的包容
現在知道了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
不對他們設關卡
不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是社會的文明程度
是中華民族骨子裏的良善
注:張玉漢——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總監
程小蓓 《被困与突破的生命3》 油画作品 60X40 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藏
三條腿的狗
你忧郁的眼神
让天空昏暗
我站在残垣断壁的屋旁
看流落异乡的游子
一砖一瓦重建家园
你用老迈的三条腿
颠簸在各条通往家的路上
迎接,等待……不知所踪
你從不放弃也不失望
草从伤口一样的缝隙里长出来
侵占这座房子的空间
而你,一定曾是家人的慰籍
守候,是你生命的余光
在废墟的雕花瓷砖上
地板被你的体温捂热
我赤脚踩在你躺过的地方
我赤脚踩在你躺过的地方
一股暖流升起来
我热泪盈眶
旅途遭遇
車廂裏的鄰座
是一位優雅的老太太
雙手交叉合於膝上
如雕塑,端莊克制地坐著
一動不動到對自己吝嗇的地步
我去桃園書法藝術館
廖偉棠盛讚它的美麗
因為美麗,我不得不去
但今天陰冷,北風那個吹呀
聽老太太輕言細語
絮叨她的遭遇
我替她難過,放鬆放鬆
可到站了,我得下車
她好像不舍得我離開
因為她聽到了鄉音
一種周圍人都聽不懂的語言
我不知道能為她做什麼
五零年她被戰爭裹挾
來到這遠離家鄉的地方
成為遺孤,這是她的宿命
可她仍然保持她家族的優雅
我們揮手告別,不說再見
只說,多多保重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被困与突破的生命4》 油画作品 60X40 廖伟棠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