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艺术家专栏 > 艺术家专栏
【上苑诗歌】臺北日記(詩22首)‖ 程小蓓

[2025-1-23 14:01:21]


【上苑诗歌】臺北日記(詩22首‖ 程小蓓

——於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程小蓓,女 诗人、艺术北京上苑藝術館創始人。

於2005年開始 創立“國際創作計畫-藝術駐留” 專案至今;

攝影作品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展出並被收藏;

視覺藝術作品有:繪畫、裝置、服裝……。

    《热爱生活》《一支偷来的笔》《她跑进跑出》   

长篇小说《无奈的生命》、《你疯了!》 

记实图书:建筑日记》(上苑藝術館建設紀實)

  集:《活路》

2024年上苑藝術館黃山創作園與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建立藝術家交換計畫。

程小蓓駐村一個月,創作詩歌作品22首,繪畫作品5幅。

 

 

 大陸人



在这里,我是大陆人

在北京,村民叫我外来户

一个没有故乡的浪人

而我喜欢四处漂泊 


那些设置的国界

是地球的牢笼

关卡上到处是狗尿

占地圈界

战争因此而起

人类把自己变成了

囚徒和战犯 


我要是死了

希望树葬

转世为植物的种子

随风随洋流

或被鸟吃进肚子

冬去南春返北

它们带我飞翔 


还好,岛上的人和颜悦色

在他们脸上看不到国界

不管说国语

还是操一口河洛话

都会带我到路口

指明寺庙的方位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被困与突破的生命2》 油画作品 60X40 杨小滨藏

雨中臺大 


 雨,轻言细语地落下来

但说日语,话就重了 


前身是帝国大学

伞架不住这倾盆大雨 


只有折回来,细读校训

雨就收拾干净了地面 


校园里一片安详

棕榈树顶天立地,伟岸 


红砖从路口一直铺上屋顶

撇开水泥。雨就停了  



程小蓓 《被困与突破的生命1》 油画作品 60X40  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平權意識

 

 

各種膚色的人

在這裏安居樂業

這裏的寺廟

有各路神仙

同享世人的供奉

宗教博物館用微縮建築

向我們展示世界各地

不同的教堂和祭司場所

 

這裏的地鐵叫捷運

出入無需安檢

這裏的站名

用中英日韓及閩南語播報

這裏的道路無障礙設計

 

昨天張玉漢組織了

孤獨平權計畫

由藝術家參加的活動

讓處低谷的人

可以傾訴

 

文明的高低

看人心的溫度

看秩序井然背後的歷史

民族風骨不一定來自文化自信

也可以是海納百川的包容

 

現在知道了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

對他們設關卡

不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是社會的文明程度

是中華民族骨子裏的良善

 

注:張玉漢——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總監

 



程小蓓 《被困与突破的生命3》 油画作品 60X40  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三條腿的狗 


 

你忧郁的眼神

让天空昏暗

我站在残垣断壁的屋旁

看流落异乡的游子

一砖一瓦重建家园 


你用老迈的三条腿

颠簸在各条通往家的路上

迎接,等待……不知所踪

從不放弃也不失望 


草从伤口一样的缝隙里长出来

侵占这座房子的空间

而你,一定曾是家人的慰籍

守候,是你生命的余光 


在废墟的雕花瓷砖上

地板被你的体温捂热

我赤脚踩在你躺过的地方

我赤脚踩在你躺过的地方

一股暖流升起来

我热泪盈眶 



 


 

旅途遭遇

 

 

車廂裏鄰座

是一位優雅的老太太

雙手交叉合於膝上

如雕塑,端莊克制地坐著

一動不動到對自己吝嗇的地步

 

我去桃園書法藝術館

廖偉棠盛讚它的美麗

因為美麗,我不得不去

但今天陰冷,北風那個吹

聽老太太輕言細語

絮叨她的遭遇

 

我替她難過,放鬆放鬆

可到站了,我得下車

她好像不舍得我離開

因為她聽到了鄉音

一種周圍人都聽不懂的語言

 

我不知道能為她做什麼

五零年她被戰爭裹挾

來到這遠離家鄉的地方

成為遺孤,這是她的宿命

可她仍然保持她家族的優雅

我們揮手告別,不說再見

只說,多多保重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被困与突破的生命4》 油画作品 60X40  廖伟棠藏

 


 

 獨居老人 



如末世

路已走到尽头

城市的凌晨四点

某个窗口

透出一缕昏暗的灯光

灵魂早已离去

此情此景

正在世界各地发生 


你收集了一辈子珍惜的物品

以为可以留作遗产

正被收荒人

捂着鼻子

打包去跳蚤市场 


买下了你的黑胶唱片

另外的人买走了你的一箱旧

夹在书里的全家福

被翻出来扔回到垃圾堆 


世间不如你的想象

子女在异国他乡

远处新生活

并不需要你及你的遗物


 所以你应该庆幸

还有人珍惜你的珍惜

虽然带着来苏尔气味

虽然并不是你想传承的人

朱铭也只留下四字遗言

“我上楼了”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被困与突破的生命4》 油画作品 60X40  黄贝嶺藏


翻牆

 

 

這裏資訊流暢

沒有關鍵字交通警

老胳膊老腿不用翻牆

連籬笆都是開著花的綠植

 

當那枝著名的紅杏

要出牆

誰也擋不住

就如天要下雨

 

怎樣才能自信

敞開大門

讓那些端著槍的人

閒庭信步

我自巋然不動

獨立思想!認知高度

是刀槍不入的盔甲

 

我騎著單車到處跑

生命起源於混沌

所有的存在都是自然

有山有水有森林

它們不設屏障

地球人本就是自生自滅

大可不必作繭自縛

拆除所有的圍牆

首先是皇宮

爾後是邊界線

 

 

台北101大楼

 

新年101焰火 



翠雲隆重告诉我

臺北市中心101大樓

元旦有盛大的焰火晚會

脸上的骄傲展露无遗

她希望给外乡人带来温暖 


但我不敢说

我有密集恐惧症

也害怕与人打交道

聚集让我心慌

我更不敢说

我怕烟火

它是我童年的阴影 


萍乡和醴陵生产爆竹

我在那里长大

每年都有事故伤亡

爆炸声和邻家的哭声

是我小时候的噩梦 


我决定远远地看

并在网上抠图

记得零八北京奥运会

我们在上苑艺术馆楼顶

(此楼已被拆除)

等蔡国强的脚印

零点过了也没等来

后来才知道

电视上也是抠图 


那场张艺谋的盛宴

到今天我也没吃

今晚一并喝了

摩天五百多米

这世上少有的高度酒


 25/1/1于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

 

 

从台北101大楼88层看出去

 

從88樓看人間

 

 

拼命上升,擺脫地力

當到達神的高度

再俯瞰人間

某種精神就煥

完全被唐卡藝術了

 

那些財富中心

目前在腳下

負面情緒抽絲剝繭

絲絲縷縷飄走

不需要提醒自己

窮人可以做夢

何況貧富的尺規沒準兒

 

在我這裏

看人生的豐富歷程

在101大樓88層上

看城市自由健康的步伐

在神那裏

看心靈的潔度

 

 

台湾各地这样的寺庙很多

 

寺庙

  

这里几乎人人敬畏神灵

当他们为长明灯添油时

当炉鼎里香火长烟袅袅时

我脑海里却是

那些年的破四旧 


在台南

在波兰的克拉科夫

在印度南部的马德拉斯

这些我曾驻留过的地方

几乎都是三步一教堂

五步一寺庙

人们三叩九拜

虔诚匍匐在地

而我审视的眼睛里

有高举的手

紧握伟大思想旗帜

迎风飘荡 


有神无神者之间的心隔着海

似乎我永远留守在此岸

当我赞叹那些精美的雕刻时

居士的一句话

如张开的船帆

迅速拉我到彼岸。她说

不管神是不是真的存在

总比不信好

人心有怕,作恶就少 


2025/1/9于高雄   



台南 奇美博物馆外面


奇美博物馆

  

是否在佛罗伦斯遇见过你

许文龙。你从乌菲齐美术馆走过

位胸中喷着焰火的中国人

世界有你和美第奇家族真好 


台湾有你和刘丽安真好

你们灯塔上远远的光

让华人看到了诗歌和艺术

原来可以引领弱小的灵魂上升 


人类需要这些生命的驕陽

它们给强权下苦难的人

驅逐心靈的晦暗

给迷茫摸索的人

一根出深渊的绳索

给饥寒交迫的人

一座粮仓 


地球——宇宙中一颗小小的星

我们在时间的河流里

也只是一瞬间

不辜负,我们被爱着

不虚度,我们被创造


 注:* 许文龙 (网络搜索)

* 刘丽安 (网络搜索)

* 美第奇家族 (网络搜索)


 2025/1/8于台南    



朱铭美术馆里的《太极》


朱铭美术馆


  

我从大陆渡海过来

心心念念要去见的是你

朱铭。一个我敬仰的雕塑家

一个被世界严重低估了的人 


说到你,人们只说《太极》

以及你的《彩色人间》

可在你生命的最深处

藏着那些逝去的烂兄烂弟 


二战后的博伊斯

空难后被鞑靼人营救

才有他的《油脂椅》系列作品

你和你的弟兄被裹挟成炮灰

才有你的《三军》群雕像 


它们在你的美术馆

成为举世无双的行动艺术

我走在三百位军人队列中

想象自己如果是他们中的一员

那是多麼悲慘的世界 


我不要和你的士兵们一起

再次体验那些人类的劫难

用痛,用祭奠的方式

拒绝战争!浇灌和平 



朱銘300尊《人间-三军》群雕之一


 

 再說朱銘

 

 

十天前的視頻被封了

沒有告訴我原因

內容是關於朱銘的雕塑

行走著的三百尊中國人

戰爭不是他們發動的

大多無立場被動參戰 

窮苦人為一口糧食

甚至有的是被抓的壯丁

何以要視他們為敵人

 

我只看到

他們是母親的兒子

妻子望穿秋水的丈夫

嗷嗷待哺孩子的父親

現在如亡靈列隊

在朱銘的墓園

每張疲憊的臉都呈現出絕望

同樣的墓園

在德國的每一座城市

行行墓碑整齊

上面寫著他們的姓名

和生死日期

1921-1942

1920-1943

他們是法西斯軍人

可依然有人祭奠

不是祭奠英雄

是懷念

如果沒有戰爭

他們會是我們身邊的親人



 朱銘300尊《人间-三军》群雕一列


   邓丽君的筠园 

 

我为朱铭而来

却不曾想意外遇到了你

你的墓地在山上筠园

那裏飘来四十年前的歌 


那是一个钢铁的年代

你的柔软和甜美如一把剑

把坚硬的岁月像豆腐一样劈开

原来脆弱不違法 

女孩娇羞无罪 


我站在海边,抬头望你

悠悠岁月潮汐般涌动

云雾聚集山间

绸带一样缭绕在我

低头沉思时

雨落了下来 


身旁打伞的是

台北艺术家陳冠穎

我需要用繁体字称呼他

当我用简体字

告诉他大陆人的历史

他是懵圈还是惊诧

此刻在金宝山的金宝塔



朱銘美术馆往山上看是金宝山墓地“邓丽君的筠园”在其中




  

泰雅族桶壁部落 

 

猎奇的游客是侵略者

搅扰你们的孤独

打乱你们的价值链条

迷茫写在老人脸上

脚下的酒瓶堆积成坟 


有人把你们成群浮雕在路边

坡壁如倒下的英雄纪念碑

古怪地睡在那里多年

长满蕨草和青苔

展示你们的古老和另类 


纹脸和颈项上的红珊瑚

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工业废墟一样的铁皮屋里

冒出来的是汉语

竹竿上晾着T恤和西服

文史馆低价收购你们的故事 


你们早已丢掉了祖先残骸

在大学地下室

所剩无几的骨髓

提取不出脱氧核糖核酸

没了基因序号

就没了部落 


当巨大的黑暗降下来

你们只能紧抱内心的那盏灯

照亮并温暖自己 





  高铁过台中


  

这里有长了很多脚的虫子

没看到它行走,应该超快

城市以三百公里的时速飞过

台中一闪,就到了台北

我只来的及调理一下呼吸 


今天是我来台湾

遇到的第一个太阳

昨天还是多雨的冬季

有人穿短裙帅长腿

我像色鬼那样追她

街拍一些比较失败的照片 


很多脚的虫叫山陆

台湾特产,是一味中药

它其实行动缓慢。误会了

当我关注腿和脚的时候

证明我潜意识里有跑的冲动 


幸亏有高铁,追上了太阳

但看那些高楼让人疲惫

没有差异性,看到它们

就看到了所有的城

下次上高铁,我们追月亮  



 从臺北寶藏岩國際藝術村望出去是台湾师范大学学生宿舍楼



 观嘉義故宫南院饰物展


  从北京故宫到台湾嘉義故宫

看奢华的物件,人们津津乐道

多少感叹词在大厅里乍现

刺耳的聒噪,如摩托车的轰鸣

我鄙视人类为此重金建造的博物馆

它给我展示的只是权贵 


那些凤鸟用嘴衔着的花

妃子头上,流苏悉悉索索

粉黛佳丽三千,都已仙逝

女人生命中抽象的美好

可怜的人儿啊!望穿秋水

大地年年干旱,河枯竭

偌大的宫廷体己人稀少,孤魂


 饰物累赘,空对日月

一步一摇,有人看是尊显身份

没人看则是滴滴愁眉下的泪

唯这些精工细琢的琉光千年

金钗凤头不如绣娘灯下针

有亲人围炉泡茶,絮絮叨叨

邻家的趣闻能咀嚼出一部书  

 


台湾嘉義故宫南院饰物展中的“凤头



小餐馆


  

杨小滨也曾是大陆人

在成都八十年代那样的馆子里

他请客吃饭,厨师上乘 


我们坐在热闹非凡的餐厅里

大声喊着话,可说了什么

几乎听不见一句完整的 

久违了,浓浓的人间味

似乎台北是一位冻龄美女

时间在此停滞或缓慢流动 


这样的苍蝇馆子

在大陆幾乎灭绝

不管是北京

还是徽州三线城市

都整齐划一

光鲜亮丽 


喝啤酒的杨小滨很自在

我喝了一口金门高粱酒

回到古代

成了水浒传里的人 



台湾高雄二驳岸边

  


故宫砚台馆 

 


它不过是一个书写工具

但因了你,朱岱

一个徽州人,一方砚台

小器物被你拔高八度

曲调都变得雄浑有力

成为京剧里老生的唱腔

捏在手里却细腻丝滑

你用半生时间和它较劲

花梨木锦盒似华棺承载我们 


为啥?我要爬上故宫三楼

而且离清朝皇宫二千多公里

去看那些昂贵而孤寡的艺术

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玩物丧志。于心不忍

你还活着就成了文物

我去看它们,似乎是在祭奠

祭奠只有我们这个民族才有的

一种徒劳的文化载体 


注:朱岱——徽州歙砚非遺傳承人




寶藏岩对面的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 

 


所有文物都带着逝者的体温

它们在这里苟延残喘

等下一个传承人。安息吧 


终有一天你也会赤条条离开

而文物的生命比你

它们永远独立于所有人之外 


你收藏它,以为拥有了它

其实你不过是到此一游

痕迹都没留下。时间却已包浆   



寶藏岩一角


寶藏巖 寶藏岩 

 


寶藏巖,不是宝藏岩

在这里说话不是语言

是汉文化是古迹

我要在这里被篆刻一个月

会怎么样?进黄历 


寺庙里众神皆可仙居

和谐共生。人们各自上香

共谋喜乐安康,檀木桃李

满天下的夙愿异曲同工

那些矗立的石柱佐证百年   



寶藏巖藝術村一角


寶藏巖藝術 

 


经历一些乱七八糟的意识

形态各异,设置障碍

百姓点灯而已

心之所属,向往美丽

政权唯一不及之地 


那些一个人的店铺

比邻相生,行色匆匆

我一个过客也进入角色

人物关系简单的事

都可以用古汉语拼写 


亲切感在一草一木中

四处张望过的点点滴滴

都是时间留下的人的痕迹

不是战争的废墟,不是

皇帝的遗址。不是我熟悉大地 

 

2024年12月-2025年1月

于台北宝藏岩国际艺术村




台湾嘉義故宫南院


查看102次

上一篇
【投票公告】上苑艺术馆25年“国际创作计划”(艺术驻留)候选人名单
【上苑现场】北京上苑艺术馆2024国际创作计划闭幕展
大卫 布鲁贝克(David Brubaker)
汤军
老羊
下一篇
没有上一篇了!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