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要走出去!
[2010-6-17 7:16:30]
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要走出去!
采访者:江西临川文化馆
受访者:2010年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
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群落策展人 张志刚
文化馆:张老师,我们知道您过去一直在北京从事江西当代艺术推广方面的工作,那您认为江西当代艺术参加宋庄艺术节的意义在哪里?
张:现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名目繁多的艺术节数不胜数,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群落要参加宋庄艺术节,就是看中宋庄这个独特的地域文化。
文化馆:一提到艺术节,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上海世博会、798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文献展,这都是各个城市、各个国家的亮点,您觉得宋庄的艺术节跟这些大型的博览会相比有什么差别或者是有什么不一样吗?
张:这就要从宋庄在当代艺术中所处的历史地位来谈起。
大家都知道,由于张惠平学生宋庄小堡村靳国旺的关系,在1994年,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张惠平等人,为了躲避喧闹,离开圆明园,来小堡村扎根。到95年秋,圆明园画家村被彻底清理,画家开始大规模往小堡以及整个宋庄镇迁徙。相对于圆明园时期的居无定所和担惊受怕的生活,宋庄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种职业状态和生活方式。而对这种身份的认同,让宋庄逐渐形成了其自身的文化凝聚力。反过来,艺术家的聚集,也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并使艺术家群落的创作生态和居住地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
在宋庄模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北京的上苑、七九八等艺术家聚集区也相继形成,但就其规模与影响力而言,宋庄确实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就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看,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刚刚兴起,其原创的艺术中心在圆明园地区。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转移至七九八艺术区,当然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这个时期的当代艺术评价体系还是来自于西方的评价标准。
而中国当代艺术家与批评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标准的探讨和摸索,正是在宋庄近三千原创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与完善起来的,宋庄文化正是延续了圆明园艺术村艺术思想独立的精神,即对艺术精神性的追求,对革新语言符号的创造性探索。
现在,可以说宋庄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
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要走出江西,到宋庄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来展现自身的地域风采,这就是我所看中的。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把宋庄各种成功的经验引入江西,让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能呈现出新的面貌。
文化馆:张老师,我们知道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上苑艺术馆的驻馆艺术家,您能跟我们谈谈上苑艺术馆情况吗?
张:上苑和宋庄最初都是自发形成的,无统一规划的自然行成的创作区域,没有政府投入和参与。上苑村北东西两头各有一块1995年立的艺术家村石碑,实际上它是由连在一起的上苑村和下苑村两个村组成,有不少艺术家住在下苑村。上苑艺术馆要沿公路向东到良善庄往北,在怀柔桥梓镇沙峪口村。我是上苑艺术馆最早一批的驻馆艺术家,象是开拓者一样。当时的个方面条件还不完善,我们为后来的驻馆艺术家们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上苑艺术馆倡导“具有创造性与诗性语言特质的,和艺术家生存的现在相关的生命体验为创作准则的艺术创新”,发现在野的优秀艺术创作者。我们的项目“国际创作计划”在不间断地进行中。我们记录下他们的行踪、他们的发展。
在国外免费给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中心的地方日益增多,但在北京或中国大陆还不太多。具我所知,像上苑艺术馆这样为多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与展览厅、演示厅的跨界艺术类创作中心,上苑艺术馆是唯一。
驻馆艺术家在完成驻馆期间学术理念的不断发展,系列作品的深入挖掘,艺术道路的持续开拓,上苑艺术馆将延长他们的驻馆时间,同时用购买他们作品收藏入馆的方式,希望能够解决驻馆艺术家的生存问题。从而达到安心创作,不必中断正在进行中的创作去为衣食忙碌,让驻馆艺术家能在不间断地处于跨界交流的氛围下,实现真正意义上创作上质的飞跃。
上苑艺术馆还努力为他们争取能够走出国门,去其它国家进行艺术交流、学习、参观的交换计划。今年在中国著名的诗歌与艺术的扶持大使刘丽安帮助和努力下,三名驻馆艺术家将到美国去,进行为期四周的访问与交流。
所以我也特别希望能在上苑艺术馆看到更多的江西艺术家。呵呵!
文化馆:张老师,您策展的第一届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文献展就是在上苑艺术馆举办的?
张:对,这也要非常感谢上苑艺术馆的程小蓓馆长对我的大力支持,她对我们江西的当代艺术非常的关注。
我当时策划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文献展,就是希望江西的当代艺术能够与时代同步。当时“艺术既是生活”的口号喊响了多年,江西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关注市场,跟风极重,但是当代艺术决不是大众艺术,更不是艺术生产,粗糙和脆弱不是它的表征。
当代艺术首先是对艺术精神性的追求,其次是对革新语言符号的创造性探索,第三是艺术自律性(不单指形式)与独立性意识。这三个方面赋予当代艺术顽强的生命力。
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文献展在北京的展出期间,我也要感谢我朋友们的支持,刘丽安、程小蓓、岳路平、金锋、胡小玉、刘宇辰、高昊、王基宇、龚阿杰等都给予了我们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以无私的帮助,展览才得以实现它本身的意义。
文化馆:您对策展本次宋庄艺术节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群落有什么样的期待?
张:我特别希望通过参与在宋庄的活动,能让江西的艺术家感受到宋庄艺术思想独立的精神。我们江西有青云谱艺术区,有师大半边街艺术工作室群落,有南大圈子,有草根势力,这么多的艺术家里,定会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理论家和优秀作品出现,在风格流派在纷争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独特的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群落。
文化馆: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在上苑艺术区和宋庄艺术区的这两次展示,可以看出您对地点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这必将对江西的当代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我多年在北京打拼,但时刻没有忘记自己是从江西这块“红土地”走出来的孩子。我最大的愿望也就是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要走出去!
最后,我想用程小蓓馆长为我们本次宋庄艺术节江西“红土地”当代艺术群落的题词来做个结束语。
江西是一个处处充满灵气的地方。在乡间村落中溜达时,你总要回头,那些长着青苔的井沿,斑斑的旧痕上有浅浅的浮雕;那些雨巷里虚掩的门上,脱落的漆皮下仍旧有生动的图案;如果你进入那些门里的庭堂,定在中堂上看到极有品味的书画与精致的陶瓷物件等。几乎家家如此。
我生长在江西,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与邻家的孩子一起用毛笔练习书法。那时候就有的价值评判是,艺术家和医生是要受最高敬仰的人。一个参与灵魂的管理,一个参与生命的管理,当一个族群、一个地区大部分的人把灵魂与生命看得同等重要时,那么这个族群和这个地区一定是优雅的、有思想追求的,从那里就一定会不断产生出优秀的艺术家来。 程小蓓
文化馆:谢谢张老师。
查看2172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