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疏影問孟浪《那年那日,今世今時》
[2014-6-16 19:01:27]
六四詩選: 那年那日,今世今時
答:孟浪(詩人,生於上海,後旅居海外,現居香港)
問:曹疏影
1.六四過去了25年,此時出版本書是否有特別的意義?請簡單講講本書的編輯成書過程,是否遇到什麼阻難?
《六四詩選》由100位作者入選,是一本集結了25年來兩岸三地及海外詩人、特別主要是現居中國大陸詩人構成主體作者群「六四」主題詩作的詩人作品選,這樣一個震撼了20世紀中國與世界的重大主題的文學結集呈現,在25年的歷史中屈指可數,25年後非常不易地推出僅見的又一本,意義不言自明。其實編選《六四詩選》的想法,早在1998年底99年初、「六四」10週年快到的時候,我就有過,當時我剛從中國離開去美國才3年多,那時王丹也剛從中國出來不久,在我們共同居住的那個城市波士頓,我還約了他專門談過這個計劃。但囿於當時我們的能力和條件難以推動,只好放棄。
而從文學的角度和視野編一本海內外詩人寫六四的詩選,這個念頭就一直埋了下來。去年冬天,我想還是由我嘗試著來實現吧。於是就開始約稿並也請海內外的一些我的詩人、詩評家朋友幫助推薦。今年1月我在台北和那裡的幾位文化界友人,談起這個計劃,他們很支持,也覺得應該考慮在台北出版,這樣也可以在文學閱讀和社會關懷並重的台灣找到更多一些知音。詩人鴻鴻更是穿針引線,幫助介紹出版社。可惜,鴻鴻嘗試接觸的幾家大出版社,要麼對這樣一本文學和歷史、政治意含兼備的現代詩選,沒有出版的前例經驗,缺乏專業上的介入感;要麼帶有對進入大陸未來市場的商業期待,不願「染指」「六四」這樣的敏感題材而對此選題加以婉拒。到今年3月鴻鴻見義勇為,說還是由他的微型出版社——黑眼睛文化來催生這部詩選,我很受感動,於是大家一齊努把力,就成了這事。
2.書中詩人不局限於中國,三地約稿時是否有不同遭遇?
三地書寫同一事件,會否有各自的特徵及方法? 從這次徵約、編選來看,中港兩地持續書寫六四詩的詩人最多,海外也有不少,而台灣相對較少。我覺得,兩岸三地及海外的六四詩寫作沒有更多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主題的寫作,於人的審美和精神創造活動層面,更呈現出了意義言說和價值捍衛那樣在詩學與精神向度上的趨同。
3.對今天中國的詩人來說,書寫政治仍然是一個困難的題目嗎?本詩集中的作品在書寫政治上對當代中國詩歌寫作是否有啟示意義?
如今在中國大陸,書寫政治,你放在抽屜裡、存在電腦裡,不拿出來,那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大陸,以文學場域的正常建構而論,1949年以來,這樣的正常建構還從未存在。我想這部詩選的意義就在於,是否應促成讓作家(或詩人)的任何主題的文學寫作,都能夠納入到一個民族語言文學的正常建構和制度中去,由寫作、編輯、出版、評論、研究及傳播等方式和形態,形成一個正常國家的正常文學。
對這樣一種文學和歷史、政治意含兼備的寫作,事實上,在中國大陸的文學界、詩歌界,作家們、詩人們認知上充滿了關乎文學、關乎歷史、關乎政治的種種歧義,我覺得可以討論、爭議,各抒己見,但需要有一個建構和制度,可以保障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和表達,安全地予以公共呈現。顯然,目前仍不可能。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安全,作家和詩人沒有這樣一種基本的安全感,形塑現代漢語民族(現代漢語國家)迄今仍告稀缺的精神史和歷史詩學建構當然很難期待——作家和詩人深陷於身體性、物理性的肉身「苦難」和羈絆,自由和解放若成為一種「終極性」不可能的詞,而我們的寫作又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去直面它、揭示它、朗誦它,最終超越它,「精神史和歷史詩學建構」的匱乏,不就是一個顯明的事實嗎?
4.人說奧斯威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請問您對此的理解?書中的詩作在六四這一沉痛事件之後被書寫的意義是什麼?
與這句話構成正、反合題,入選《六四詩選》書中的一位詩人的一句詩是:「一九八九之後 / 不寫詩是可恥的」。我這樣理解它們:「奧斯維辛之後,當然也是一九八九之後,人必得在心中寫下自己的詩!」這就構成了文學的難度,詩的難度,甚至是人的難度。六四這一沉痛事件之後被書寫的意義也正在於這樣一種難度!
5.本書對今時今日的香港讀者會有哪些重要啟示?
香港的讀者看這本詩選,可以在本土的立場上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觀照——六四,是本土議題,也是中國議題,對文學讀者來說,它還是一個世界性議題,始終等待不斷的、難以結束的創造性書寫和理解。
6.作為編者,請您推薦書中的一首詩,與讀者分享吧。
我願意在此向讀者推薦書中詩人嚴力今年為六四寫的一首詩《悲哀也該成人了》,這麼起首:「一拖就是多少年啊 / 那時候的死亡也長大了 / 大到悼詞也能生兒育女了」,中國現實的荒誕、中國歷史的沉痛,莫過於此。
詩的最後,他又筆鋒一轉:「為什麼每次我上街散步時 / 總能看見一些名叫遺忘的人 / 在廣場上朗誦未來」,——「遺忘」被呼出了,「遺忘」本身在歷史的回音壁裡成了見證,成為希望的未來也將被呼之欲出的使動者!
你貧乏得只剩下國家 (哈金)
你貧乏得只剩下國家
張口閉口都是你回不去的中國
中國是一張巨大的盾牌
你用它來遮掩自己的懦弱
來阻擋襲來困難和責任
你不敢把溫暖的陽光
清潔的水和空氣,歡愉的心情
也當作自己的權利
你活著就要受罪
要實踐愛國主義的童話
你不敢把國家當作看門狗——
好狗對主人搖頭晃尾,抵擋外人
壞狗對外忍讓,專咬主人
你不敢揪住那狗的耳朵
告訴它「再胡來,就沒飯吃」
其實,你只是一粒
從中國的齒縫間滑落的米
而你卻把它當作神
當作你的宇宙——
你苦難和幸福的依據。
六四詩選 孟浪
主編 黑眼睛文化(台北)
2014年5月 1989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的民主抗議與國家鎮壓,震驚世界,影響深遠,無數人為此寫下記憶、見證、醒覺、追問和呼告。經四份之一世紀的磨礪淘洗之後,本書精選100位海內外重要詩人、文人與革命者的代表詩作,包括多篇首度出土的珍貴文獻,從私人獨白到公共言說,突破封鎖和消音,傳遞反國家暴力的烽火,作為轉型正義、歷史正義的精神文本,展現撕開歷史幕幔、洞穿現實高牆的詩性之光。全書以編年方式凸顯流變脈絡,堪稱最具時代意義與文學價值的經典選本。
原文刊於《號外》六月號
查看315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