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艺术批评 > 艺术批评
[郭盖]低端艺术市场现身宋庄了吗?

[2008-1-28 17:20:39]


 

    近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国际拍卖会上疯狂地上扬,似乎给画家们带来了福音。这种暴雷般的疯长直接刺激了全国各地的画家涌向北京,涌向当代艺术的大本营——宋庄。画家、准画家、二把刀画家,以及一些来路不明面目可疑的人,都觉得当画家成名发财的机会到了。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以画家的名义住进宋庄的外来者迅速增加,两年前仅以百计的宋庄画家村,如今人员暴涨,数以千计。画家人数的剧增,直接促进了当地镇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式的房地产开发——高高低低的画家工作室、大大小小的画廊美术馆、工厂式的艺术区,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们。种房子比种庄稼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要大,在农民这里,挣钱的方式就是做房东,有人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宋庄农民当房东的收益达到七百余万。而在地方政府那里,管这个叫文化产业,其实迄今为止,这种所谓的文化产业可能并未直接给当地带来一分钱的税收。除了房租,水电费是明摆在桌面上的,其它的交易都是在桌面以下的,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他人根本无从知晓。

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利益,铺开摊子、拉开架势就能向上面报成绩领经费——这是地方行政部门的战略构思,这战略构想的终端——画家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那十数个反复出现在拍卖场上的明星画家们七八位数的价格上多一个零或少一个零的问题。能不能卖,能不能活,是大多数画家来到宋庄后所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饱暖思淫欲,所有的思想,都要等到吃饱肚子之后才能发生。这个问题困扰着千百个来到宋庄寻找机会的画家,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宋庄画家村实际的创始人——当代艺术的“教父”栗宪庭先生。在为2007年宋庄艺术集市大展所做的序言“自创、自选、低门槛”一文中,栗宪庭有些忧虑地写道: “艺术市场可以做成一个品牌,未必不能探索出一个低端市场的模式。如今中国的艺术市场,颇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一幅作品上拍,动辄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实质上这个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由世界上一小撮人操纵的游戏,它不但把大多数喜欢艺术的人拒斥在门外,就连大多数收藏家都难于问津,而且这个市场也与大多数艺术家无关。探索低端市场,或者说从建立低端市场开始,逐渐建立和调整出一个既与大多数艺术家有关联又与中国老百姓有关联的自主艺术市场。”

由宋庄一些画家发起,并得到当地有关部门支持的艺术集市大展,至2007年11月已举行了三届,他们的经营模式也大致上如栗宪庭先生所构想的那样:“自创,作品是艺术家自己的创作,不像是潘家园或大芬村那种临摹品,艺术市场的前提是艺术,只有艺术,才有可能在未来时间里有升值的可能性,其二,自选,艺术集市不设审查标准,自愿参加,价格自定,低门槛就是建议艺术家以切实可行的价格定位。”

从2007年11月艺术集市的展览活动来看,栗宪庭先生的这些设想似乎都实现了。首先是自创,参展的画家确实没有直接临摹以往的油画作品,但是稍加改头换面式的模仿占了大多数,有消息报道说艺术集市开展头一天,栗宪庭到场观看了一遍之后有些扫兴地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模仿之作。从作品交易的角度考量,从11月8日开展,在大约五天的展期内,交易的极少,来参观者大多数是学生和附近的农民,有价无市是一个普遍现象,当笔者在艺术集市上做现场观察时,曾发现一个年轻画家试图将自己的小幅荷花题材的油画卖给两个似乎有意的小姐。一个农民,据说是年轻画家的房东,就站在旁边,画家开价200元,但两个小姐仍未下决心购买。

卖,还是不卖,是笔者对艺术集市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艺术集市大展出版的画册上,登录了430位参展画家的介绍,笔者决定从这430个登录画家中抽出10%的画家43名,做一个市场调查,虽然事实上参展的画家并未限于画册登录的画家,展览期间有些未登录画册的画家也自行拿着自己的画到展场展示,有些登录画册的画家并未把画拿到展览条件很差的集市上展览,这种变数会影响到抽样调查的精确度,但这是无法量化的变数,笔者仍以43个画家做为抽样调查的对象。调查是以电话方式进行的,提问相同的问题:你的作品是否拿到艺术集市上展出?展出时的交易情况?你是否能够靠卖画生活?你对宋庄的艺术市场有何看法?

电话调查完成之后,笔者将文本由对话式改成画家叙述式,这种改动,是为了方便阅读,并未改变画家谈话内容。在成文时,我并未将调查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因为以现有的形式呈现,会保留除数字之外更多的信息。没有交易的,自然不用多说,有交易的,画家当中有的人不谈交易价格,这种保守商业秘密的行为似乎可以理解,而有的画家说出了交易价格,其中有些价格从低端市场角度考量,似乎有些偏高,这种价格是否是画家为了抬高自身价位而故意施放的烟雾,不得而知。

以下是调查的结果:

 

1 白涛:黑龙江人,住宋庄艺术工厂区,约45岁,职业画家,画风为艳俗与政治波普结合,画风像方力均。

我的画被全部买断,是这次展览唯一一个签约画家,和国外画廊签约。我卖画的价格不能说,我觉得宋庄主要是一个画家创作基地,只是这两年,有人来宋庄直接向画家买画。

 

2 陈洪(女):1971年生于内蒙呼伦贝尔,8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06年入住小堡嫘苑1号。

展览时有人问,没有交易。来宋庄之后还没有交易,作品好还是有机会的,从别的方面我有些收入,展览时,有不少人问,但因为我要价比较高,所以没有人买。

 

3 邓英(女):职业画家,住宋庄艺术工厂路D区3号院。

我是3年前开始做职业画家的,我基本能靠卖画生存。幸运的是,我画的第一幅画就卖掉了,当时画的画第一批都卖掉了,是个外国画廊买的。

我只是参加了艺术集市的画册,没有到集市上展览,我自己的工作室是开放的,我在工作室里展览,展览时没有卖作品,来宋庄是因为这里画材什么都很方便。

 

4 冬宁(女):1963年生于重庆,2001年在重庆旅游景点古镇瓷器口办艺术沙龙,展示经营自己的艺术品,2005年6月入住宋庄小堡村。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的展览,没有卖掉画,在宋庄不能靠画画生活,我是靠我的退休金生活。原来干什么?工作不太好,我不想说,我到宋庄来是想过一种比较自由的生活,这里各种艺术信息比较多,生活也方便,至于画画能达到什么状况,只有上帝知道,这不是我能回答的。

 

5 董春江:1964年生于黑龙江海林,88年鲁美毕业,2006年入住宋庄辛店。

这次展览我卖了一张画,价格是两万块钱,尺寸是73x60cm。

我是全家搬到宋庄来的,我在宋庄可以靠卖画生存了,买我画的人有企业的老板。

 

6 杜可:1966年生于安徽池州,94年毕业于天津美院,95年住圆明园。2007年入住宋庄(未参展)。

 

7 杜可西:1963年生于安徽池州,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专业,现住小堡北街260号。

我的画没有拿到集市上去挂,我觉得那样的环境不适合我的画,不是因为环境的关系,我是在我住的地方—工作室搞开放展,也来了不少画廊的看画、洽谈,现在还没有达成交易。我做职业画家有十几年了,我能够靠卖画生活。我卖画主要靠一个台湾的画廊经纪人帮助联系,我自己不怎么跟画廊打交道,这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觉得当下的绘画市场挺好的,但是有很多跟风的画家,投机的画家,我不会跟风,我画自己的。

 

8 付玉玺:住小堡画家大院A区二楼,1973年生,95年毕业于内蒙古艺术学院。2002年入住宋庄,开始做职业画家。

我不能完全靠卖画生活,爱人干别的工作挣钱养家。从2002年到现在,卖过一两张画,现在有人正在和我谈卖画的事情,是香港那方面的人,我可能要办个个展。

这次艺术集市,我的画去展览了,但是没有卖掉,我生活有时要靠家里给一些钱。

 

9 顾荣恒:1973年生于江苏,1996年至今生活工作于北京,2006年入住宋庄小堡。

我是2006年开始做职业画家的,在这之前,我工作了几年,攒了一些钱,所以我对当下是否能卖画,不是太在意。

我的作品拿到集市上展览了,没有卖掉。从06年到现在,我一共卖了三四张画,是欧洲人买的,我现在基本上能靠卖画生活。这样零打碎敲卖几张画只能过过日子,并且层次也不高,我还是希望以后能够和画廊合作。

 

10 郭贵君: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2007年入住宋庄,职业画家。

我的画拿到艺术集市上展览了,但没卖掉,我没怎么去,因为我现在在上艺术研究院油画研究生班,我是2007年到宋庄做职业画家的,但现在我不能靠卖画生活,偶尔卖一点画是朋友买的,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生活还是靠家里支持,我到宋庄来是觉得这里的环境还可以,我也喜欢比较散漫的生活,这儿也可以让我混下去。

 

11 洪涛:1971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5年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油画系,2005年入住宋庄——任庄,职业画家。

我的画没有拿到艺术集市上展览,我觉得展览环境不好,我原来在韩国也卖过画,从2005年到宋庄以后没卖过画,也不是不能卖,主要是价格问题,我对宋庄的艺术市场前景看好,如果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目前中国画家的画价是最高的,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也会像韩国首尔一样成为世界关注的都市,我在任庄已经买了地盖了房,准备长期扎下来了。

 

12 锦衣鸿:四川人, 1975年生,自由画家,2003年入住宋庄小堡西街2号甲。

我的作品在集市上展览了,没有卖掉。我从03年搬到宋庄以后,没有卖过画。以前我卖过画,但来宋庄以后改变了画风,就没卖过画,我也不跟宋庄的画家圈子来往,所以也没有机会,我也不想画那种画廊订的风格行画,我想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现在我生活靠家里、朋友接济。

13 李澄:1981年生于北京,现为职业画家,2004年毕业于徐悲鸿画室,2006年入住宋庄小堡村画家大院。

我的画没有拿去展览。

我从06年到宋庄做职业画家,能靠卖画生活,我卖画的具体情况不能告诉你,我觉得在宋庄的许多画家画的画有做秀的成分,但他们没有市场,我个人对宋庄的艺术市场前景看好,买我画的人是外国人和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人,中国人很少,我觉得中国人文化层次没到那个层次吧。

 

14 李强:1978年生,辽宁抚顺人,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专科毕业。

我的画在集市上展出了,但没有卖掉,这是我事先就能想到的,在那样的环境卖掉画的可能性很小。我参加这个展览就想观察一下各种层次的展示活动,再说展览出了本大画册,每个画家出200块钱也挺值得,自己的作品印在画册上面。

我最初来北京到上苑王华祥的学校学画,后来留在北京,靠卖画和给人代课生活。我对宋庄的艺术市场不乐观,有很多泡沫,在这种乱哄哄的环境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够走下去。

 

15:李营:宋庄邢各庄人,宋庄村东街136号。

我是宋庄一个农民,连续三年参加了宋庄艺术节,每次我都卖掉了作品。今年我卖了八件作品,一共卖了八万块钱。我1999年开了个汽车修理厂,有很多废旧零件我都给擦干净放好。后来我用废旧零件焊了一个茶几,有一次一个画家来修汽车,他看了我的茶几,说你可以焊一些作品。这样我就开始焊作品。我能这样做是受了住在这里的画家的影响,一个农民和一个画家没什么区别,一个画家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用一种形式表达出来。

我不愿说我已经是一个职业艺术家了,但是我这三年就是靠卖作品生活的,我对很多青年放弃了许多东西来到宋庄搞艺术是很敬重的,但是看他们过得很穷的日子搞艺术,又觉得生活不应该是这样。

  

 16 刘辉:1979年生于天津,2002年毕业于天津美院,2006年入住宋庄。

我的画在宋庄艺术集市上只展了一天,没有卖画,但是通过集市认识了一些买画的人,现在我们正在谈,就快要有交易了。我家在天津,在宋庄只是租画室,我并不想在宋庄安家,有了钱还想在城里买房子。我觉得在宋庄机会多一些,在当下我还不能够卖画生活,在这之前几年我上班挣了一些钱,然后辞职,到宋庄来画画。

 

17 刘剑霞:1973年生于河南汝州,1993年毕业于郑州市文化艺术学校,1996年来京从事艺术创作,现居宋庄。

我的画在艺术集市上展出了,展览时认识了一个美国媒体的人,他说要帮我在美国办画展,现在正联系。展览时我没卖掉画,展览完了我卖了五六幅画,尺寸大概90x160cm/幅,每幅卖了几千块钱不到一万块钱,买主是我以前认识的,当时没下决心买,我在宋庄艺术集市展览时,我告诉他展览情况,他就下决心买了,买我画的是一个将军,是个少将,我画的是与佛教有关的画。

我觉得在宋庄搞当代艺术卖画挺难的,我这么多年卖画只能维持生活,如果去美国办成展览,可能对提升我的画价有帮助。

 

18 日出(女):1959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住小堡。

我的画就印在画册上了,我没参加艺术集市展览。我从05年到宋庄,我不能靠卖画生存,所以开了这个酒吧兼画廊,一年12万租金加上别的费用,总得20万,我这次在自己画廊卖了4张画,16万。我对宋庄的艺术市场不看好,我认为前途渺茫,就是中国大环境的市场也不看好,国内根本没有市场,没有真懂艺术的收藏者。

 

19 宋伟:月50年代生人 ,原开餐饮,后建私人博物馆,2004年入住宋庄小堡。

20 童子真:北京人,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90届毕业生,03年到宋庄,2007年8月,与宋伟同居,我们好的那天是观世音生日。

我和宋伟一块参加的艺术集市展览,我们的画都没卖。我是2003年到宋庄的,生活是靠画插图什么的,不能靠卖画生活。

 

21 万力:1969年生于湖南株洲,199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工艺美术系。2006年定居于宋庄西街18号,宋庄艺术工厂路1号院第五工作室。

我的画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但没有卖掉,我来宋庄一年多,卖过两三幅画,大约80x100cm尺寸,每幅画在万元以上,具体价格保密。

宋庄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买我画的是一个外国人,还有北京开公司的老板,买了画送人。我基本上可以靠卖画生活,我对宋庄艺术市场基本上看好。

 

22 王春艺:辽宁沈阳人

我这次参加艺术集市展览,是我学画以后的第一次亮相,在展览时,有人问过价,但没谈成,我画的这种藏传佛教题材的画没有市场,有一些画我都捐给西藏的寺庙了,还有尼泊尔的寺庙。我对当下的艺术市场不了解,我画画是靠姐姐资助生活的。我父母不在了,姐姐没孩子,她对我照顾得很周到。

 

23 卢莹:1881年生于天津,2005年毕业于天津美院,现居宋庄小堡艺术工厂D区3号院1门。

我的画没有拿到艺术集市上去展览,我是今年才来宋庄,到现在为止我的画没有卖过,因为是初来,我对宋庄的艺术市场不了解,我现在画了十幅画。

 

24 宋广利:1975年生于吉林通化,1998年考入吉林师大美术系,2003年入住宋庄至今。

我的画参加了艺术集市的展览,但是没有卖掉,因为我没有到现场,听说有人问我的画,因为我不在,也就没有达成交易。

我觉得在宋庄做一个职业画家生存很难,我现在租的房子一年房租一万元,我从2003年来宋庄到现在,主要靠给人代一些课来挣下房租和生活费,但我愿意画我内心想画的画,现在很多画家不是为了内心画画,而是为市场画画,我不愿意那样。

 

25 王会丽(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毕业于哈尔滨师大美术系,2007年入住宋庄小堡。

我的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卖,但在我的画室这边卖了,我的画尺寸60x80 cm。卖一万多块钱一幅,我来宋庄时间短,我觉得在宋庄我可以靠卖画生活,宋庄的艺术市场很杂,卖画渠道不确定。

 

26 李太墨:1963年生于江苏宿迁,1985年就读于江苏艺术学院国画专业,2006年入住宋庄。

我的画是老婆拿到艺术集市上去展览了,反正老婆在家也没事,拿去展展,能卖了的话家里过过日子也不错,展览时,有一个人要出八百块钱买我一幅,我嫌少没卖。

我认为宋庄没有一个正常的艺术市场,现在的卖画渠道都是一些私人渠道,小圈子的人相互介绍,在北京也没有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拍卖会上的行为就是炒家在那里哄抬,中国的这种畸形艺术环境,全是媒体的胡乱宣传导向造成的,再加上批评家为了钱,推介自己选择的艺术家。

我住宋庄,我不在宋庄卖画,我也不愿让这种事情搅乱了我的创作心态。我的作品,每个月有个拍卖公司老板买五六幅,这样我的生活就没有问题了,我就在家里做我的创作。

 

27 伊贤彬:1965年生于福建宁化,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高级研修班毕业,04年到宋庄,现住宋庄小堡画家大院。

我的画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但没有卖掉,我在宋庄基本上靠卖画生活,我爱人开了一个小画廊,挂些她的画和我的画,城里的一些白领来,买我们的画,这是我的销售渠道。

 

28 袁铭(女):1977年生于山西曲沃,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油画系,2006年入住宋庄。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但没卖画,有个画商看上了我的风景画,可他要定一大批,我没有那么多。

我到宋庄以后,没有卖过画,生活靠代课什么的,虽然没卖过画,但我对宋庄艺术市场的前景还是看好的。

 

29 曾建阳:1980年生于福建德化,2000年在德化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学习传统雕塑,2004年入住宋庄小堡西街106号。

我的雕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有卖掉,在宋庄的这几年,我不能靠卖自己的作品维生,要靠干些别的活生活。我的作品是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不想迎合市场,在宋庄我很少和别人交流,这样机会就少一些。

 

30 张镝非:1945年10月生于湖南安乡县,书法家,2007年入住宋庄艺术工厂路。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有卖掉作品,我到宋庄之后,卖掉过书法作品,八平尺卖三四百元,差不多一平米卖50元左右。我觉得宋庄这里没有一个艺术交易平台,所以艺术作品的出路是一个问题,来这里买艺术品的人要各处转,要有一个集中交易平台就好了。我现在一个人来到这里,想看一看,08年奥运会也许会带来一些机会。

 

31 张柏涛:1970年生于黑龙江大兴安岭,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2004年入住宋庄小堡。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卖掉画。我来宋庄三年多没怎么卖过画,主要靠以前的积蓄生活。我觉得画家在宋庄的出路还是要和画廊合作,偶尔卖一两张画,挣点钱补贴生活。你一年画二十几张画,人家把你最好的一两张买走了,你再展览的时候,就不能完整地展示你自己的作品了。

宋庄这里的市场我觉得还要靠画家自己,画家自己拿作品去画廊推销自己,让人家了解自己的作品,很多画家关在屋子里画画,不出去推销自己,我觉得就没有机会。现在的艺术市场不理想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画家这个角度来看,不善于推广自己是一个原因,从画廊那方面看,谁卖得好,就卖谁的画,没有长远眼光,从买家那边看,很多买家没有文化品位、没有眼光、跟风,这几方面的原因加起来,造成了当下艺术市场的不成熟。

 

32 薛铜山:1965年生于河北邯郸,2006年入住宋庄。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卖掉画,我现在在宋庄还不能靠卖画生活,到什么时候能够靠卖画生活,不好说。

 

33 张铁鹰:1970年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2006年入住宋庄艺术工厂D区。

我的画没有拿到艺术集市上去展,我只是跟着出了画册,我觉得我的画不适合在艺术集市那样的环境展,我的画还是在画廊、美术馆展好。我来宋庄以后,能够靠卖画生活,我对在宋庄画画的前景比较乐观。

 

34 赵艺(赵莉):生于山东德州,2004nia年入住宋庄,05年开始画画。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卖了一张画,等于是朋友买的,尺寸不到一米,买了一万元左右吧。

我在宋庄基本上可以靠卖画生活,我的运气比较好,今年798艺术节的时候,我也卖画了。来宋庄一两年就能卖画的很少,我对在宋庄的发展前景还比较乐观吧。

 

35 王焱:29岁,湖北美院毕业。

我参加了宋庄艺术集市展览,没卖掉画。我是今年来的宋庄,还没卖过画,我来宋庄画画,不是为了市场,就像多年以前有人来到宋庄画画一样,那时宋庄没有艺术市场,但人还是来画画。

 

孙齐:1973年生于吉林,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入住宋庄。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卖了一幅画,100x80cm的尺寸,卖了一万多一点儿,我刚来宋庄的时候,从7月份就开始卖画了。第一幅画是日出画廊卖的,陆陆续续买我画的有画廊、也有收藏家。就我个人的情况,在宋庄算是好的,因为在宋庄80%以上的人都卖不了画。

 

37 赵莉霞(女):河北邯郸人,2006年11月入住宋庄。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卖掉画,这次宋庄艺术集市展览是面向普通百姓的,所以画的定价都很低的,但普通百姓还是不买,我觉得这已经不是经济能力问题而是百姓的文化素质有问题。

我来宋庄参加了两次展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卖过画,我现在生活还是靠以前的积蓄,以后怎么样也不好说。

 

38 王振玲(女):1978年生于山东。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卖了三张小画,30x40cm、50x60cm,差不多两千多块一张,我来宋庄四年了,基本上可以靠卖画生活,我觉得宋庄艺术市场不太好,卖画还是靠一些关系。

 

39 庞宏伟:196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2005年后长住宋庄。

我的画参加了宋庄艺术集市展览,没有卖掉,我从05年到现在,没卖过一幅画,生活靠干些别的活儿维持。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市场,但现在还没有,我也得坚持画下去,因为这是我选择的生活。

 

40 万军:1960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油画系。

我是2004年来的宋庄,这次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有卖掉画,这几年卖了几次画,但不能完全靠卖画生活,还要代代课什么的,另外我还有退休工资,我觉得宋庄艺术市场,能够卖画的机会不多。

 

41王连生:1957年生于辽宁抚顺,1988年至1989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我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没卖掉画,我到宋庄才4个月,属于新来的,结识了一些画友,看到了各种题材的画,挺有启发。我的生活是靠在潘家园、在琉璃厂卖一些抵挡的行画维持,我认为宋庄会发展越来越好,各种画廊会更多,画家也会更多,这是必然的趋势。

 

42钟瑶(女):1967年6月生于辽宁,锡伯族,1986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98年就读于天津美院油画系高研班。2000年入住宋庄。

我的画参加了艺术集市展览,但没有卖掉画,我从2000年到宋庄做职业画家,画卖得不多,生活主要靠帮人画插图、壁画什么的。宋庄的艺术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不想说,多数画家生活还是很艰难的。我对画画,小时候是很好奇,青年时期是热爱,现在是有是有一种使命感,想用绘画表达一种人生态度。每当站到画布面前头脑中想的就是画面,不想别的,卖画的事我觉得是画廊、经纪人的事情。

 

43 陈沿青:1964年生于陕北西安,2004年入住宋庄。

我的画没拿到艺术集市上展览,我是办了一个个展。一个画家到宋庄来,没有三年的功夫,一般是卖不了画的,来三年,你得有思想有技巧有人脉关系,几个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够卖画。我头两年也卖不了画,从去年开始才卖画,能够靠卖画生活。有很多来宋庄的人都是投机,根本没读多少书,对艺术市什么的都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画什么好,来了几年,混不下去又走了。我在大兴庄租了很小的房子,一年租金三千元,我一年画好多画,展览时,方力均、栗宪庭、廖文都去了。

 

查看8836次

上一篇
诗人张曙光获“诗歌与人·诗人奖”
2007,日子在胶片中流过
美国非裔诗人阿法的创作之路
悲情在幽远的古宅上空久久不忍离去
程美信
下一篇
西川:诗歌会给国家加分
上苑艺术家答《黑龙江日报》桑克(诗人)记者问
席华
肖开愚:文字的求偶 (姜涛)
多多诗艺中的理想对称 (王东东)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