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简介 | 建筑艺术 | 文学 | 新闻 | 上苑艺考 | 艺术家专栏 | 驻馆艺术家 | 书讯 | 国际创作计划 | 艺术品市场 | 上苑人物 | 艺术批评
文章搜索:
标题 作者 内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数字,不得搜索符号!
艺术家专栏 > 艺术家专栏
沙克:女性画家的非性别倾向

[2009-12-23 8:14:18]


沙克:女性画家的非性别倾向

要义或提示]:非女性意识,是对性别的超越,非性别意识,是对女性的超越,这不仅是身份平等,更是艺术平等的愿望与诉求。女性画家的非性别倾向,已经或将会得到更多女性画家的认同,增添她们绘画艺术的原生分量和质量。
  
  就当代女性绘画的性别表征而言,可将其自然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画面形象或意识,聚焦女性的社会现实处境和心理活动状态,彰显女性性别的画面符号;一类无意于强调女性主义观点,模糊性别界限或反位进行创作,倾向于非性别描述,无所谓女性特点,唯求生命共性的独到表达。

  当代女性绘画的基本风格、语汇及其所共有的性别特性,可以相对容易地予以鉴赏和评判。然而,研究者的眼光时常专注于女性性别,要么强调女性特色,要么强调反叛女性特色,似乎要以此来突出女性画家的附加数值。事实上,从艺术感知能力来说,女性画家往往敏慧于男性画家,从把握艺术本质来说,她们切入画面的过程往往显得更容易。从来都有一些强调自身性别表征的女性画家,在绘画艺术的海洋里踏浪弄潮,比如70后和80后女画家中,陈可、郭燕、艺洋、伊慧等人的油画作品,她们通过女性的人、事、物及其情绪联系,像“男人描画女人”那样沉醉其中,破合着性感或感性的艺术画面,把女性特色表现为不同的极致,渐渐为画坛所关注、瞩目。

  我们可以撇开先入为主的就性别论述女性绘画的俗套,从网络上方便地随机地观察一下当代女性画家,遴选其中的叶南、夏俊娜、申玲、巴荒、喻红为例,就会发现不少的强调她们女性身份、女性特色的通论,我观看、分析她们的作品后,以为她们都具有与那些通论相反的气质:非女性意识。叶南是一位震撼穿透的夸张者,夏俊娜是色彩绚烂的表现者,申玲是热烈展示女性身份形象的世俗者,巴荒是幽暗冷凝的属灵者,喻红是思考语境下的现实者,她们具有和男性画家一样的思考表现能力,即使是夏俊娜和申玲表现了女性题材,也只是“画家”的主观的人性的表现,不等于她们在客观强调自己的女性事实和艺术格调。

  叶南认为:人们通常会有一个心理定式,感觉小女生应该是柔美的,但是我觉得真正探究人的心理,女性有更坚毅的一面。女人要承担母性的社会责任,女性用更为顽强的性格完成繁衍的社会责任,女性的坚毅不光是外表能够看到的,更多是深藏在外表下的内力,女性有很多优点,我只不过是把女性的优点放在画面上,这可能与大众看到的女性的表面形象有出入。另外一点,我从来都没强调自己是不是女性,因为画家在作品中更多的是要表现一种“人性”……以及人类复杂的情感,我对这些东西更感兴趣。

  我赞同叶南的观点。如果只强调艺术素质和艺术本身,女性画家采取非女性意识是明智选择,而机巧的女性主义或反女性主义或许是一种误导。可以说女性本身就是艺术,但不可以把女性画家的作品一概认定为女性特质与水准的艺术。如果我们不标注作品的作者,谁能认定叶南、巴荒、喻红的作品是女性作品,或者认定男性画家就不能表现夏俊娜和申玲的题材。

  据媒体日前报道,曹清、廖海瑛、杨青、毛进、陈小丹等5个60年代的女画家,在南京举办了“就在此岸”当代艺术展,她们希望观众忽略“女性”二字。这些画家具有从生理到心理的一种“痛感”,对女性身份概念的反感和疑虑。曹清表示,对艺术创作而言,只有创作者的不同,没有性别的差异。她们以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触觉和体验进行艺术创作,模糊性别在艺术创作中的差异。

  这个画展说明一些女性画家在抵制性别属性,突出艺术属性。

  把目光从画界焦点的明星身上移开,从网络上浏览钱秀华、赵芳及简策三位青年女画家,她们分别属于60后、70后、80后,是当代绘画的中间和后继力量所在。我惊讶地发觉,她们的生活、背景、风格各不相同,各各有异,却有一种潜在的共通意识,即非女性意识。

  钱秀华,开合着内心世界,以极色来表演活泼的情绪,展开绚丽视界中的风景,或者撩开女性器官的象征意图。她的名为《时间积木》的系列作品,体现了中性的价值观念,关注人性的内在动静。

  赵芳,倾情于丽江,把那里的老街风情画得斑驳浓郁,恰如一种缠绵心情,一种文化的缱绻,这种气韵与年龄成熟和时间侵淫有关,与性别意识无关。

  简策,早年随父母移民德国,像一具自由灵异的影子投射在现实平面上。她的《伪装》、《海啸》、《在黑影里》等作品,富于思辨色彩,格调冷硬,气氛有些局促。这位摆弄大脑的艺术工程师,以虚为实,弄实为理,随心所欲,却未必暴露女性气息。

  上述三位女画家在作品中的性别含糊或消失,折射着当代艺术生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她们穿插其中的意念,不是女性,而是人性。

  从作品判断画家的区别很容易,这与画家自我识别意识的彰显有关;从作品搜寻画家的共通之处很困难,因为画家的个性中隐藏着不同的秘密。生命、自由、艺术和爱,生活、科学、人文、信仰,这些绘画的基础内涵在当代女性画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形成她们之间的区别,也构成她们在画界的共性素质。

  当人们叙述现代主义时,会强调它的反传统、反理性、反道德,当人们叙述后现代主义时,也强调它的反传统、反理性、反道德,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话现代与后现代还有什么区别?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质,应该是非传统、非理性、非道德,这才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也是对传统、理性、道德的超越性表达。女性意识从女性画家身上的剥离,犹如技术从绘画艺术完整性中的剥离,一切艺术剥离物,都在与艺术本身发生区别,具有别类、另类的意思。非女性意识,是对性别的超越,非性别意识,是对女性的超越,这不仅是身份平等,更是艺术平等的愿望与诉求。女性画家的非性别倾向,已经或将会得到更多女性画家的认同,增添她们绘画艺术的原生分量和质量。

  不论是画家本身还是观赏者、评论者,与其专事敏感于作品里的性别,不如直接敏感于作品内的艺术。舞者和赏舞者,应该敏感于舞蹈的身体、动作和心灵,而不会太介意服装的质地款式。面对艺术的生命,特别要关注的是人性,而不是女性。

  2009年冬

查看16386次

上一篇
叶永青工作室-说拆迁
文皆08驻馆期间所创作的作品
上苑艺术馆2010年驻馆创作计划进入投票阶段
张曙光·新诗与自然
影像-张志刚(2007驻馆艺术家)
下一篇
高希均:陸生當同學 台生不敢打瞌睡
《思想》13期目錄
摄影与诗:悲情、幽远、古宅(别样海南)
驻馆艺术家-劉高興作品討論會
《首象山》在北京出刊
版权©上苑艺术馆
技术支持:九翱网络